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詩詞鑒賞

            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及翻譯注釋,詩意解釋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譯文

              蜀道攀登難于上青天,一杯薄酒為你踐行。我自嘆身處中年,本應(yīng)年富力強卻體弱多病,不能忍受離別之苦。你正應(yīng)如驚天泣地的諸葛《出師表》心系東北故土,又如書寫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安撫西南人民。
             
              君莫要流淚傷心,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fēng)光吧?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jié),務(wù)必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點刑獄使的簡稱,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事務(wù)。
             
              繡衣:西漢武帝時設(shè)繡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審理重大案件。他們身著繡衣,以示尊貴。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東北看驚:指曹魏有驚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聞風(fēng)心驚。諸葛表: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有《出師表》上蜀漢后主。
             
              西南:川蜀地處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贊友人文才出眾,足能立功建業(yè)。君侯:漢代對列侯的尊稱,后泛指達官貴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傳)筆: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筆,指大手筆。
             
              休:不要。
             
              荊楚:今湖南、湖北一帶,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經(jīng)之地。稼軒曾官湖南、湖北,故謂“吾能說”。
             
              要:請。
             
              赤壁磯: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縣西南,蘇軾以為是當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和《赤壁賦》憑吊之。
             
              銅鞮(dī):銅鞮在今湖北襄陽。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古代把子時作為三更,一般用三更來指深夜。
             
              正:正值,正當時。
             
              相憶:相思;想念。
              簡短詩意賞析

              起筆繳足送行題面,“東北”一聯(lián)氣勢磅礴,不惟文武兼領(lǐng),且用事恰切,寓意深刻。下片歷數(shù)入蜀景色——廬山瀑、赤壁浪、銅鞮月,以闊其心胸,壯其行色。結(jié)韻回應(yīng)篇首,萬里雪飄,寒梅怒放,人品、友誼、別情,一總囊入,豪邁雋永,韻味無窮。這闋詞,是作者把對于祖國的愛和對于戰(zhàn)斗的友誼的愛,凝結(jié)在一起而又委宛地表達了出來的,所以讀來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勸學(xué)》”的原文翻譯
              2、“王維《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譯
              3、“李白《司馬將軍歌》”的原文翻譯
              4、“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灞岸》”的原文翻譯
              為你推薦

              宋詞精選欄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