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兢《唐太宗吞蝗》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吳兢《唐太宗吞蝗》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太宗吞蝗》原文
《唐太宗吞蝗》
吳兢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譯文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捉了幾只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對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將要吞下去。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zāi)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唐太宗吞蝗》的注釋
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貞觀為唐太宗年號。
京師:京城,國都、長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獵和躬耕的園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稱。
遽:馬上。
諫:委婉地規(guī)勸。
朕:皇帝自稱。
躬:身體。
冀:希望。
是:這(是)。
蝕: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稱。
咒:批評
作:起,興起
其:如果
食:吃
諫:諫人
過:罪過
簡短詩意賞析
本文敘述了唐太宗在蝗災(zāi)爆發(fā)后,吞食蝗蟲的故事。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唐太宗見到蝗蟲后咒罵蝗蟲與百姓奪食,“是害于百姓”,可見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憂慮的是民生。人后又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言語之中流露出一個心懷子民的帝王甘愿為人民承擔責(zé)任的勇氣。當左右勸止他吃蝗蟲時,他說:“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避之?”進一步表現(xiàn)了唐太宗愿為人民承載災(zāi)難的勇氣和堅決消滅蝗蟲的決心。
作者簡介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xué)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耿直敢于犯顏直諫,政治上頗有獻替,他的直言敢諫,不愧為一代諍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譯
2、“龔自珍《浪淘沙·寫夢》”的原文翻譯
3、“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譯
4、“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的原文翻譯
5、“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譯

《唐太宗吞蝗》
吳兢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譯文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捉了幾只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對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將要吞下去。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zāi)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唐太宗吞蝗》的注釋
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貞觀為唐太宗年號。
京師:京城,國都、長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獵和躬耕的園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稱。
遽:馬上。
諫:委婉地規(guī)勸。
朕:皇帝自稱。
躬:身體。
冀:希望。
是:這(是)。
蝕: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稱。
咒:批評
作:起,興起
其:如果
食:吃
諫:諫人
過:罪過
簡短詩意賞析
本文敘述了唐太宗在蝗災(zāi)爆發(fā)后,吞食蝗蟲的故事。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唐太宗見到蝗蟲后咒罵蝗蟲與百姓奪食,“是害于百姓”,可見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憂慮的是民生。人后又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言語之中流露出一個心懷子民的帝王甘愿為人民承擔責(zé)任的勇氣。當左右勸止他吃蝗蟲時,他說:“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避之?”進一步表現(xiàn)了唐太宗愿為人民承載災(zāi)難的勇氣和堅決消滅蝗蟲的決心。
作者簡介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xué)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耿直敢于犯顏直諫,政治上頗有獻替,他的直言敢諫,不愧為一代諍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譯
2、“龔自珍《浪淘沙·寫夢》”的原文翻譯
3、“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譯
4、“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的原文翻譯
5、“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屈原《離騷(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
- 屈原《離騷(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
- 汪元量《鶯啼序·重過金陵》原文及翻譯注釋
- 吳文英《高陽臺·過種山即越文種墓》原文及
- 詩經(jīng)·國風(fēng)《氓》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 詩經(jīng)·國風(fēng)《靜女》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風(fēng)雨》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采葛》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將仲子》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
- 《彈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 于鵠《巴女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 《綿州巴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