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彈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彈歌》原文
《彈歌》
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宍。
《彈歌》的出處
《彈歌》出自:《彈歌》這首古歌錄載于《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是東漢時記錄下來的。《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彈歌》?!秴窃酱呵铩窞闁|漢趙曄所著,成書較晚,但從《彈歌》的語言和內(nèi)容加以推測,這首短歌很可能是從原始社會口頭流傳下來而經(jīng)后人寫定的。
《彈歌》譯文
去砍伐野竹,連接起來制成弓;打出泥彈,追捕獵物。
《彈歌》的注釋
彈歌(dàn gē):古歌謠名。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范蠡進善射者稀,勾踐詢以弓彈之理,陳音于應對中引古歌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古詩源》卷一有《彈歌》一首,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文心雕龍·章句》作“《竹彈》之謠”。
宍(ròu ):“肉”的古字。
簡短詩意賞析
從藝術表現(xiàn)的角度來看,此歌雖僅簡短的八個字,卻包容了從制作工具到獲取獵物的全過程,容量很大,對狩獵的藝術表現(xiàn)也比較成功。當然這種簡短是早期書面語言表達尚處于雛形的反映。然而審美具有歷史性,以今人的藝術鑒賞眼光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動詞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每一句的主語“我們”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場景之中以及場景之間的次要過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個動詞帶出,使畫面富于動感,且容易喚起人們對“斷”、“續(xù)”、“飛”、“逐”動作前后過程的聯(lián)想。此詩的語言兩個字一頓,節(jié)奏明快,凝重有力。韻字“竹”、“竹”、“宍”,以入聲“-K”收韻,更增加了詩句的凝重感,令人聯(lián)想起先民們在極端低下的生產(chǎn)力條件和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頗不輕松的勞動場面。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的原文翻譯
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原文翻譯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原文翻譯
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原文翻譯
5、“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原文翻譯

《彈歌》
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宍。
《彈歌》的出處
《彈歌》出自:《彈歌》這首古歌錄載于《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是東漢時記錄下來的。《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彈歌》?!秴窃酱呵铩窞闁|漢趙曄所著,成書較晚,但從《彈歌》的語言和內(nèi)容加以推測,這首短歌很可能是從原始社會口頭流傳下來而經(jīng)后人寫定的。
《彈歌》譯文
去砍伐野竹,連接起來制成弓;打出泥彈,追捕獵物。
《彈歌》的注釋
彈歌(dàn gē):古歌謠名。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范蠡進善射者稀,勾踐詢以弓彈之理,陳音于應對中引古歌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古詩源》卷一有《彈歌》一首,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文心雕龍·章句》作“《竹彈》之謠”。
宍(ròu ):“肉”的古字。
簡短詩意賞析
從藝術表現(xiàn)的角度來看,此歌雖僅簡短的八個字,卻包容了從制作工具到獲取獵物的全過程,容量很大,對狩獵的藝術表現(xiàn)也比較成功。當然這種簡短是早期書面語言表達尚處于雛形的反映。然而審美具有歷史性,以今人的藝術鑒賞眼光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動詞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每一句的主語“我們”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場景之中以及場景之間的次要過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個動詞帶出,使畫面富于動感,且容易喚起人們對“斷”、“續(xù)”、“飛”、“逐”動作前后過程的聯(lián)想。此詩的語言兩個字一頓,節(jié)奏明快,凝重有力。韻字“竹”、“竹”、“宍”,以入聲“-K”收韻,更增加了詩句的凝重感,令人聯(lián)想起先民們在極端低下的生產(chǎn)力條件和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頗不輕松的勞動場面。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的原文翻譯
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原文翻譯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原文翻譯
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原文翻譯
5、“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于鵠《巴女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