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興八首·其二》原文
《秋興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秋興八首·其二》譯文
夔州孤城夕陽西斜,常常借助天上的北斗星來遙望京華。
聽猿哀鳴幾聲便愁思淚下,希望乘著木筏回到家鄉(xiāng),但這個愿望終究是落空了。
沒能在尚書省中熏香臥病,只能聽到山城粉墻隱沒于暮色時的鳴笳。
請看籠罩在石上藤蘿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蘆荻花。
《秋興八首·其二》的注釋
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jié),為府署所在,故稱。
京華:指長安。
奉使:奉命出使。
槎:木筏。
畫?。褐干袝?。
伏枕:指生病。
山樓:白帝城樓。
粉堞(dié):涂著白粉的齒狀短墻。
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請看:言外兼有時光迅速之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秋興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秋興八首·其二》譯文
夔州孤城夕陽西斜,常常借助天上的北斗星來遙望京華。
聽猿哀鳴幾聲便愁思淚下,希望乘著木筏回到家鄉(xiāng),但這個愿望終究是落空了。
沒能在尚書省中熏香臥病,只能聽到山城粉墻隱沒于暮色時的鳴笳。
請看籠罩在石上藤蘿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蘆荻花。
《秋興八首·其二》的注釋
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jié),為府署所在,故稱。
京華:指長安。
奉使:奉命出使。
槎:木筏。
畫?。褐干袝?。
伏枕:指生病。
山樓:白帝城樓。
粉堞(dié):涂著白粉的齒狀短墻。
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請看:言外兼有時光迅速之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譯
4、“柳永《蝶戀花·鳳棲梧》”的原文翻譯
5、“杜荀鶴《閩中秋思》”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陸游《登劍南西川門感懷》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