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閩中秋思》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荀鶴《閩中秋思》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閩中秋思》原文
《閩中秋思》
杜荀鶴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閩中秋思》譯文
秋雨使叢叢紫菊顏色濃淡均勻,金風(fēng)吹拂片片紅蕉葉颯颯有聲。
閩中北面是高山南臨洶涌大海,便于成圖作畫而道路崎嶇難行。
《閩中秋思》的注釋
北畔是山:指閩中地勢,北邊是連綿的山脈。南畔海:指閩中南邊是波濤洶涌的大海。
只堪:只能的意思。圖畫:指畫畫。不堪行:指行走起來十分困難。
簡短詩意賞析
詩人跋涉異鄉(xiāng),旅途艱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懷鄉(xiāng)之感,則成為一種必然??稍娙嗽谠娭?,卻有意識(shí)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將極和諧的風(fēng)景與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從而形成強(qiáng)烈的對比,借此,含蓄地表達(dá)出詩人緣于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于是,一種叫作“鄉(xiāng)愁”的東西,也就隱逸于其中,彌漫于其中。
作者簡介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tái))人。大順進(jìn)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fù)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fēng)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yuǎn)《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jì)事》及《唐才子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閩中秋思》
杜荀鶴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閩中秋思》譯文
秋雨使叢叢紫菊顏色濃淡均勻,金風(fēng)吹拂片片紅蕉葉颯颯有聲。
閩中北面是高山南臨洶涌大海,便于成圖作畫而道路崎嶇難行。
《閩中秋思》的注釋
北畔是山:指閩中地勢,北邊是連綿的山脈。南畔海:指閩中南邊是波濤洶涌的大海。
只堪:只能的意思。圖畫:指畫畫。不堪行:指行走起來十分困難。
簡短詩意賞析
詩人跋涉異鄉(xiāng),旅途艱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懷鄉(xiāng)之感,則成為一種必然??稍娙嗽谠娭?,卻有意識(shí)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將極和諧的風(fēng)景與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從而形成強(qiáng)烈的對比,借此,含蓄地表達(dá)出詩人緣于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于是,一種叫作“鄉(xiāng)愁”的東西,也就隱逸于其中,彌漫于其中。
作者簡介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tái))人。大順進(jìn)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fù)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fēng)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yuǎn)《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jì)事》及《唐才子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韋莊《庭前菊》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