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閬山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甫《閬山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閬山歌》原文
《閬山歌》
杜甫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jié)茅齋著青壁。
《閬山歌》譯文
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xiàn)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shù)氐淖訉O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應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閬山歌》的注釋
“閬州”二句:點出閬州名山及其方位。靈山在閬州城東北十里,傳說蜀王鱉靈登此山,因名靈山。玉臺山在閬州城北七里,上有玉臺觀,唐滕王(李元嬰)所造。杜甫另有《玉臺觀》詩。靈山:一作“雪山”。玉臺:一作“玉壺”。
松浮,指松枝在搖動。
江動,指江水在涌動。未:一作“已”。
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洶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護。所以浦起龍說:“那知其無,正見其有。”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是說靈山、玉臺可與嵩華并高。見閬山而聯(lián)想嵩華,已逗下“中原未歸”意。
中原:地區(qū)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亂。
“應結(jié)”句:一作“應著茅齋向青壁”。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nèi)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六句敘景,后二句述情。全詩記敘了閬中清明祭祖的盛況,并表達了對中原時局的憂慮,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愛民之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譯
2、“龔自珍《浪淘沙·寫夢》”的原文翻譯
3、“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譯
4、“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的原文翻譯
5、“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譯

《閬山歌》
杜甫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jié)茅齋著青壁。
《閬山歌》譯文
閬州城東的靈山呈現(xiàn)一片白色,而閬州城北的玉臺山則一片碧綠。
松樹上浮著欲盡不盡的云彩,江浪搖動著將崩未崩的石頭。
雖然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當?shù)氐淖訉O后代卻從來沒有與祖先靈魂或相會。雖然世界上沒有鬼神與人能真正相會,但這里的祭拜盛況可與嵩山、華山的清明活動相匹敵。
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應建個茅屋來把青紗幔掛于屋址的墻壁上。
《閬山歌》的注釋
“閬州”二句:點出閬州名山及其方位。靈山在閬州城東北十里,傳說蜀王鱉靈登此山,因名靈山。玉臺山在閬州城北七里,上有玉臺觀,唐滕王(李元嬰)所造。杜甫另有《玉臺觀》詩。靈山:一作“雪山”。玉臺:一作“玉壺”。
松浮,指松枝在搖動。
江動,指江水在涌動。未:一作“已”。
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洶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護。所以浦起龍說:“那知其無,正見其有。”氣,氣象。嵩華,中岳嵩山與西岳華山。敵,匹敵,即“草敵虛嵐翠”之“敵”。是說靈山、玉臺可與嵩華并高。見閬山而聯(lián)想嵩華,已逗下“中原未歸”意。
中原:地區(qū)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此指前者。格斗:指安史之亂。
“應結(jié)”句:一作“應著茅齋向青壁”。茅齋:即曾由閬中后人建存于古城內(nèi)的“杜甫草堂”。著:一作“看”。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狀其峭。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六句敘景,后二句述情。全詩記敘了閬中清明祭祖的盛況,并表達了對中原時局的憂慮,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愛民之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譯
2、“龔自珍《浪淘沙·寫夢》”的原文翻譯
3、“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譯
4、“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的原文翻譯
5、“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商隱《陳后宮》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