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磧中作》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岑參《磧中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磧中作》原文
《磧中作》
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磧中作》譯文
騎馬向西走幾乎來到天邊,離家以后已見到兩次月圓。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這沙漠中萬里不見人煙。
《磧中作》的注釋
磧(qì):沙石地,沙漠。這里指銀山磧,又名銀山,在今新疆庫木什附近。
走馬:騎馬。
辭家:告別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見月兩回圓:表示兩個月。月亮每個月十五圓一次。
平沙:平坦廣闊的沙漠、大漠。絕:沒有。人煙:住戶的炊煙,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描寫作者辭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進時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初赴邊塞的新奇之感和遠離家鄉(xiāng)的思親之情,同時也顯現(xiàn)出一種從軍的豪情。全詩選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個剪影,以雄健的筆觸,描述了馳騁塞外、隨止隨歇的軍旅生活,語言自然遒勁,意境雄渾壯闊,情景契合,別有神韻,充分顯示出悲壯與凄清的綜合美。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磧中作》
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磧中作》譯文
騎馬向西走幾乎來到天邊,離家以后已見到兩次月圓。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這沙漠中萬里不見人煙。
《磧中作》的注釋
磧(qì):沙石地,沙漠。這里指銀山磧,又名銀山,在今新疆庫木什附近。
走馬:騎馬。
辭家:告別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見月兩回圓:表示兩個月。月亮每個月十五圓一次。
平沙:平坦廣闊的沙漠、大漠。絕:沒有。人煙:住戶的炊煙,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描寫作者辭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進時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初赴邊塞的新奇之感和遠離家鄉(xiāng)的思親之情,同時也顯現(xiàn)出一種從軍的豪情。全詩選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個剪影,以雄健的筆觸,描述了馳騁塞外、隨止隨歇的軍旅生活,語言自然遒勁,意境雄渾壯闊,情景契合,別有神韻,充分顯示出悲壯與凄清的綜合美。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