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柳宗元《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原文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譯文
于永貞元年九月詩人被貶永州,如今北歸走了四千里,從永州回到了長安。
朝廷下詔許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兩旁處處開放了新花。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的注釋
灞(ba壩)亭:灞水邊上的驛亭。灞水在長安城東二十里,驛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十一年前:指公元805年,詩人被貶離開長安的時間。
南渡:指被貶到永州。
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長安約四千里。四千里:《舊唐書·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師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這里說“四千”,是舉其成數(shù)。
許:許可。
逐:跟隨。
陽和:暖和的春天。
驛路:官道,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沿途設(shè)有驛站。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譯文
于永貞元年九月詩人被貶永州,如今北歸走了四千里,從永州回到了長安。
朝廷下詔許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兩旁處處開放了新花。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的注釋
灞(ba壩)亭:灞水邊上的驛亭。灞水在長安城東二十里,驛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十一年前:指公元805年,詩人被貶離開長安的時間。
南渡:指被貶到永州。
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長安約四千里。四千里:《舊唐書·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師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這里說“四千”,是舉其成數(shù)。
許:許可。
逐:跟隨。
陽和:暖和的春天。
驛路:官道,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沿途設(shè)有驛站。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劉基《水龍吟·雞鳴風雨瀟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