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陶淵明《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原文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陶淵明
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結(jié)發(fā)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
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
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
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
在己何怨天,離憂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
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譯文
天道幽深而玄遠,鬼神之事渺難算。
年少已知心向善,五十四歲猶勤勉。
二十歲上遭時亂,三十喪妻我獨鰥。
旱天烈日似火燒,害蟲肆虐在田間。
風雨交加來勢猛,收獲不足納稅錢。
夏日缺糧長饑餓,冬夜無被受凍寒;
夜幕降臨盼天亮,日出卻愿日落山。
我命自苦難怨天,遭受憂患心熬煎。
死后名聲何足嘆,在我視之如云煙。
慷慨悲歌孤獨心,唯有知音曉哀怨。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的注釋
怨詩楚調(diào):漢代樂府《相和歌》中有《楚調(diào)曲》,《楚調(diào)曲》中有《怨詩行》,簡稱怨詩。龐主簿:指龐遵,字通之,詩人的朋友。古代官府,上自御史府,下至州縣,都有主簿一官,職掌簿書。鄧治中:其人名字與事跡不詳,亦為詩人之友。漢置治中從事史,簡稱治中,為州之佐史。居中治史,主眾曹文書,故名治中。
“天道”二句:是說鬼神之事渺茫難知。天道:天理。《易經(jīng)·謙卦》:“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
結(jié)發(fā):束發(fā),指十五歲。此處指青年時。善事:做好事。
僶(mǐn)俛(miǎn):勤奮努力。六九年:五十四歲?!稑犯娂纷?ldquo;五十年”。這句是說自己從青年時代起,一直到五十四歲,都在勉力而為。
弱冠:指二十歲。其時體尤未壯,故稱弱冠。逢世阻:陶淵明年輕時,時局非常混亂,前秦曾大舉入寇,江西一帶又遭遇饑荒,所以說“逢世阻”。
始室:三十歲?!抖Y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喪其偏: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稱為偏喪,這里指喪妻。
“炎火”句:此句是說,酷熱的陽光老是像火一樣的燃燒。指遭到了旱災。
螟(míng)蜮(yù):螟和蜮是危害禾苗的兩種害蟲。泛指害蟲。恣(zì)中田:在田里肆意為害。
廛(chán):古時一戶占用地。不盈廛:不滿室。謂所收獲糧食不多。
長抱饑:一作“抱饑長”。夏日長,抱饑時間也長。
“造夕”二句:因為寒夜無被,所以到了晚上就盼望快一點天亮;因為夏日長饑,所以在早晨又希望太陽能早一點下去。造:至。烏:指太陽。相傳日中有三足鳥,故稱太陽為金烏。
“在己”二句:意思是說,貧困由于自己,何必怨天,但遭受如此憂患,實在感到悲傷。離憂:遭遇到憂患。
名:名聲。當時陶淵明已有高隱之名。
“于我”句:《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鍾期:即鐘子期,春秋時楚人,是伯牙的知音朋友?!读凶?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這里用以指龐主簿、鄧治中,意思是說他們一定也能像鐘子期那樣體會到這“悲歌”的含義。信:誠然。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分前后兩段:前段十四句,詩人從自己半生的艱難遭遇出發(fā),對自古以來眾口所說的天道鬼神的存在提出了懷疑;后段共六句,寫詩人面對艱難處境的思想活動。全詩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如泣如訴,抒懷抱凄愴感人,語言淺近凝練,風格淳樸實在,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陶淵明
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結(jié)發(fā)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
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
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
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
在己何怨天,離憂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
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譯文
天道幽深而玄遠,鬼神之事渺難算。
年少已知心向善,五十四歲猶勤勉。
二十歲上遭時亂,三十喪妻我獨鰥。
旱天烈日似火燒,害蟲肆虐在田間。
風雨交加來勢猛,收獲不足納稅錢。
夏日缺糧長饑餓,冬夜無被受凍寒;
夜幕降臨盼天亮,日出卻愿日落山。
我命自苦難怨天,遭受憂患心熬煎。
死后名聲何足嘆,在我視之如云煙。
慷慨悲歌孤獨心,唯有知音曉哀怨。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的注釋
怨詩楚調(diào):漢代樂府《相和歌》中有《楚調(diào)曲》,《楚調(diào)曲》中有《怨詩行》,簡稱怨詩。龐主簿:指龐遵,字通之,詩人的朋友。古代官府,上自御史府,下至州縣,都有主簿一官,職掌簿書。鄧治中:其人名字與事跡不詳,亦為詩人之友。漢置治中從事史,簡稱治中,為州之佐史。居中治史,主眾曹文書,故名治中。
“天道”二句:是說鬼神之事渺茫難知。天道:天理。《易經(jīng)·謙卦》:“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
結(jié)發(fā):束發(fā),指十五歲。此處指青年時。善事:做好事。
僶(mǐn)俛(miǎn):勤奮努力。六九年:五十四歲?!稑犯娂纷?ldquo;五十年”。這句是說自己從青年時代起,一直到五十四歲,都在勉力而為。
弱冠:指二十歲。其時體尤未壯,故稱弱冠。逢世阻:陶淵明年輕時,時局非常混亂,前秦曾大舉入寇,江西一帶又遭遇饑荒,所以說“逢世阻”。
始室:三十歲?!抖Y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喪其偏: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稱為偏喪,這里指喪妻。
“炎火”句:此句是說,酷熱的陽光老是像火一樣的燃燒。指遭到了旱災。
螟(míng)蜮(yù):螟和蜮是危害禾苗的兩種害蟲。泛指害蟲。恣(zì)中田:在田里肆意為害。
廛(chán):古時一戶占用地。不盈廛:不滿室。謂所收獲糧食不多。
長抱饑:一作“抱饑長”。夏日長,抱饑時間也長。
“造夕”二句:因為寒夜無被,所以到了晚上就盼望快一點天亮;因為夏日長饑,所以在早晨又希望太陽能早一點下去。造:至。烏:指太陽。相傳日中有三足鳥,故稱太陽為金烏。
“在己”二句:意思是說,貧困由于自己,何必怨天,但遭受如此憂患,實在感到悲傷。離憂:遭遇到憂患。
名:名聲。當時陶淵明已有高隱之名。
“于我”句:《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鍾期:即鐘子期,春秋時楚人,是伯牙的知音朋友?!读凶?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這里用以指龐主簿、鄧治中,意思是說他們一定也能像鐘子期那樣體會到這“悲歌”的含義。信:誠然。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分前后兩段:前段十四句,詩人從自己半生的艱難遭遇出發(fā),對自古以來眾口所說的天道鬼神的存在提出了懷疑;后段共六句,寫詩人面對艱難處境的思想活動。全詩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如泣如訴,抒懷抱凄愴感人,語言淺近凝練,風格淳樸實在,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白《東魯門泛舟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