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歌辭五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折楊柳歌辭五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折楊柳歌辭五首》原文
《折楊柳歌辭五首》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折楊柳歌辭五首》譯文
郎君上馬后并不去取馬背上的馬鞭子,而是去折楊樹和柳樹上的枝條。
他盤膝坐在馬背上,悠閑地吹起了長笛,過往的行人聽著笛聲只覺愁思難忍。
我現(xiàn)在因為濃重的愁苦而不快樂,我愿意成為郎君的馬鞭。
外出時牢牢地抓著郎君的胳膊,閑坐時盤膝在郎君身邊。
我在兩泉旁的小澤處、放牧我心愛的馬兒,竟然忘記了給馬套上馬籠頭。
我背著馬鞍、跟隨著馬走,怎么不見你騎馬呢?
遙看孟津河一帶,茂密的楊樹和柳樹都隨風搖曳著。
我是北族的兒郎,不理解漢族人寫的詩歌。
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shù)高明的健兒。
一群快馬嗶嗶啵啵地快速奔跑著、才能分出高低。
《折楊柳歌辭五首》的注釋
捉:取(取馬鞭子拿在手里、以催促馬走得更快)。捉鞭:拿起馬鞭。
蹀(dié)座:盤膝而坐(這應(yīng)該是老和尚修行的一種方式)。
長笛:指當時北方流行的一種羌笛。
行客兒:浙江紹興方言,也就是“行路人”。。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郁: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簡短詩意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nèi)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jīng)常離別,故女子大發(fā)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后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么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xiāng)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折楊柳歌辭五首》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折楊柳歌辭五首》譯文
郎君上馬后并不去取馬背上的馬鞭子,而是去折楊樹和柳樹上的枝條。
他盤膝坐在馬背上,悠閑地吹起了長笛,過往的行人聽著笛聲只覺愁思難忍。
我現(xiàn)在因為濃重的愁苦而不快樂,我愿意成為郎君的馬鞭。
外出時牢牢地抓著郎君的胳膊,閑坐時盤膝在郎君身邊。
我在兩泉旁的小澤處、放牧我心愛的馬兒,竟然忘記了給馬套上馬籠頭。
我背著馬鞍、跟隨著馬走,怎么不見你騎馬呢?
遙看孟津河一帶,茂密的楊樹和柳樹都隨風搖曳著。
我是北族的兒郎,不理解漢族人寫的詩歌。
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shù)高明的健兒。
一群快馬嗶嗶啵啵地快速奔跑著、才能分出高低。
《折楊柳歌辭五首》的注釋
捉:取(取馬鞭子拿在手里、以催促馬走得更快)。捉鞭:拿起馬鞭。
蹀(dié)座:盤膝而坐(這應(yīng)該是老和尚修行的一種方式)。
長笛:指當時北方流行的一種羌笛。
行客兒:浙江紹興方言,也就是“行路人”。。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郁: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簡短詩意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nèi)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jīng)常離別,故女子大發(fā)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后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么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xiāng)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劉基《千秋歲·淡煙平楚》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