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韓十四江東覲省》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甫《送韓十四江東覲省》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原文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譯文
烽火四起,干戈滿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隱士老萊子那種彩衣娛親的人了,不由感嘆人世滄桑、世事多變。
戰(zhàn)亂不休,流落他鄉(xiāng)的我已好久沒有和弟妹聯(lián)系了,如今更無處可尋他們了。你離家多日,此次去江東探親,而那一帶現(xiàn)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處尋訪家人呢?
我仿佛聽到你途經(jīng)幽靜的黃牛峽時,灘上洶涌的江水發(fā)出不絕的回聲,而眼前白馬江畔寒風吹骨、樹影稀疏。
朋友啊,此次一別,我們應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們不能實現(xiàn)同返故里的愿望。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的注釋
韓十四:作者友人,名不詳。覲?。褐^探望雙親。
老萊衣:此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
庭闈(wéi):內(nèi)舍。多指父母居住處。因用以稱父母。
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轉(zhuǎn):一作“急”。
白馬江:成都附近的一條河流。
應:一作“還”。
同:一作“堪”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發(fā)端即不凡,蒼勁中蘊有一股郁抑之氣。詩人感嘆古代老萊子彩衣娛親這樣的美談,然而在他這個時候,干戈遍地,已經(jīng)很難找到。這就從側(cè)面扣住題意“覲省”,并且點示出背景。第二句,詩的脈絡繼續(xù)沿著深沉的感慨向前發(fā)展,突破“不見老萊衣”這種天倫之情的范圍,而著眼于整個時代。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極大破壞,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了。詩人深感人間萬事都已顛倒,到處是動亂、破壞和災難,不由發(fā)出了聲聲嘆息。“萬事非”三字,包容著巨大的世上滄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間悲劇,表現(xiàn)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譯文
烽火四起,干戈滿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隱士老萊子那種彩衣娛親的人了,不由感嘆人世滄桑、世事多變。
戰(zhàn)亂不休,流落他鄉(xiāng)的我已好久沒有和弟妹聯(lián)系了,如今更無處可尋他們了。你離家多日,此次去江東探親,而那一帶現(xiàn)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處尋訪家人呢?
我仿佛聽到你途經(jīng)幽靜的黃牛峽時,灘上洶涌的江水發(fā)出不絕的回聲,而眼前白馬江畔寒風吹骨、樹影稀疏。
朋友啊,此次一別,我們應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們不能實現(xiàn)同返故里的愿望。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的注釋
韓十四:作者友人,名不詳。覲?。褐^探望雙親。
老萊衣:此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
庭闈(wéi):內(nèi)舍。多指父母居住處。因用以稱父母。
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轉(zhuǎn):一作“急”。
白馬江:成都附近的一條河流。
應:一作“還”。
同:一作“堪”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發(fā)端即不凡,蒼勁中蘊有一股郁抑之氣。詩人感嘆古代老萊子彩衣娛親這樣的美談,然而在他這個時候,干戈遍地,已經(jīng)很難找到。這就從側(cè)面扣住題意“覲省”,并且點示出背景。第二句,詩的脈絡繼續(xù)沿著深沉的感慨向前發(fā)展,突破“不見老萊衣”這種天倫之情的范圍,而著眼于整個時代。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極大破壞,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了。詩人深感人間萬事都已顛倒,到處是動亂、破壞和災難,不由發(fā)出了聲聲嘆息。“萬事非”三字,包容著巨大的世上滄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間悲劇,表現(xiàn)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