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原文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
陳子昂
朝入云中郡,北望單于臺。
胡秦何密邇,沙朔氣雄哉。
藉藉天驕子,猖狂已復來。
塞垣無名將,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嘆,邊人涂草萊。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譯文
清早進入云中古郡,向北瞭望單于之臺。
突厥與我挨得多近,漠北稱雄氣勢豪悍。
嘈雜喧囂的天之驕子,已經(jīng)再次猖狂來犯。
邊關(guān)要塞缺少名將,監(jiān)視敵情的亭堡空自高聳云漢。
嘆息連連我在嘆什么呢?邊民橫死血染荒原。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的注釋
朝:早晨。
云中郡:中國古代行政區(qū)。
胡秦:這里指突厥和中國。
密邇(ěr):貼近。
沙朔:北方沙漠之地。指塞北。
藉藉:雜亂眾多。
塞垣:指邊塞。無:一作“興”。
亭堠:即“亭候”,古代邊境上用以瞭望和監(jiān)視敵情的崗亭、土堡。
崔嵬:高峻,高大雄偉。
咄嗟:嘆息。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
陳子昂
朝入云中郡,北望單于臺。
胡秦何密邇,沙朔氣雄哉。
藉藉天驕子,猖狂已復來。
塞垣無名將,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嘆,邊人涂草萊。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譯文
清早進入云中古郡,向北瞭望單于之臺。
突厥與我挨得多近,漠北稱雄氣勢豪悍。
嘈雜喧囂的天之驕子,已經(jīng)再次猖狂來犯。
邊關(guān)要塞缺少名將,監(jiān)視敵情的亭堡空自高聳云漢。
嘆息連連我在嘆什么呢?邊民橫死血染荒原。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七》的注釋
朝:早晨。
云中郡:中國古代行政區(qū)。
胡秦:這里指突厥和中國。
密邇(ěr):貼近。
沙朔:北方沙漠之地。指塞北。
藉藉:雜亂眾多。
塞垣:指邊塞。無:一作“興”。
亭堠:即“亭候”,古代邊境上用以瞭望和監(jiān)視敵情的崗亭、土堡。
崔嵬:高峻,高大雄偉。
咄嗟:嘆息。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呂本中《辛酉立春》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