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黃家洞》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賀《黃家洞》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家洞》原文
《黃家洞》
李賀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diǎn)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duì)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閑驅(qū)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黃家洞》譯文
像雀兒跳躍,促促地踩著黃沙上戰(zhàn)場,青石磨制的箭頭,飾有獸角的硬弓四尺長。
黑旗三揮,銅鼓擂得震天響,高聲吶喊如猿啼,還用力搖動(dòng)著箭囊。
彩帶纏在小腿上,打成斜折狀,彩衣繽紛的隊(duì)伍與葛花相映,排列在溪旁。
夜霧籠罩的山潭里,白鼉的吼聲令人膽喪,竹蛇飛蠹在暗處襲擊,更叫人難以提防。
黃洞人獲勝,悠閑地騎著竹馬緩緩回家去,官兵在容州竟殘殺轄境的百姓去冒功請賞。
《黃家洞》的注釋
黃家洞:史稱“黃洞”或“黃家”,唐朝時(shí)住在邕州——今廣西邕寧縣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以其曾居黃橙洞,故如是稱。
雀步:行路像雀躍一樣。蹙(cù):踩踏的意思。促促:象聲詞,在沙地上行走的聲音。
角弓:用獸角做成的弓箭。青石鏃(zú):用青石磨成的箭頭。
幡(fān):一種窄長的旗幟。點(diǎn):指點(diǎn)。揮動(dòng)示意。銅鼓: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用銅鑄成的鼓,供聚集或征戰(zhàn)時(shí)用。
高作猿啼:高聲呼叫像猿啼一樣。箙(fú):盛箭的器具。彩巾:彩帶纏繞在小腳上,打綁腿。
踍(qiāo):字書無此字,疑“跤”或“骹”字,實(shí)即小腿。幅半斜:綁腿打成斜折行狀。
溪頭:猶溪邊。 唐李端《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白鼉(tuó):鱷魚的一種,俗稱鼉龍,又稱豬龍婆。
竹蛇:竹根蛇,劇毒。飛蠹(dù):毒蟲名。王琦認(rèn)為是“飛蠱”之誤。射金沙:含沙射人影。據(jù)傳,一種名叫“蜮”的短狐,能含沙射人。
竹馬:在這里指當(dāng)?shù)匾环N小型的、能穿越竹林的馬。葉蔥奇以為“竹馬”為指小兒,大約是據(jù)“青梅竹馬”一語;王琦認(rèn)為是當(dāng)?shù)匾环N馬名。
容州:唐代州名,今廣西一帶。槎(chá):土著居民之通稱。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僅十句。頭八句是寫黃家洞蠻抗擊官軍的戰(zhàn)事大略。后兩句是寫戰(zhàn)后情景。這里有一個(gè)對照:黃家洞蠻在戰(zhàn)后,騎著自己的“竹馬”悠悠然地回到家里;可官軍卻屠殺容州的百姓,以人頭數(shù)交差。這首詩的題旨是刺官軍的無能、殘暴與歹毒。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長吉體”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黃家洞》
李賀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diǎn)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duì)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閑驅(qū)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黃家洞》譯文
像雀兒跳躍,促促地踩著黃沙上戰(zhàn)場,青石磨制的箭頭,飾有獸角的硬弓四尺長。
黑旗三揮,銅鼓擂得震天響,高聲吶喊如猿啼,還用力搖動(dòng)著箭囊。
彩帶纏在小腿上,打成斜折狀,彩衣繽紛的隊(duì)伍與葛花相映,排列在溪旁。
夜霧籠罩的山潭里,白鼉的吼聲令人膽喪,竹蛇飛蠹在暗處襲擊,更叫人難以提防。
黃洞人獲勝,悠閑地騎著竹馬緩緩回家去,官兵在容州竟殘殺轄境的百姓去冒功請賞。
《黃家洞》的注釋
黃家洞:史稱“黃洞”或“黃家”,唐朝時(shí)住在邕州——今廣西邕寧縣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以其曾居黃橙洞,故如是稱。
雀步:行路像雀躍一樣。蹙(cù):踩踏的意思。促促:象聲詞,在沙地上行走的聲音。
角弓:用獸角做成的弓箭。青石鏃(zú):用青石磨成的箭頭。
幡(fān):一種窄長的旗幟。點(diǎn):指點(diǎn)。揮動(dòng)示意。銅鼓: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用銅鑄成的鼓,供聚集或征戰(zhàn)時(shí)用。
高作猿啼:高聲呼叫像猿啼一樣。箙(fú):盛箭的器具。彩巾:彩帶纏繞在小腳上,打綁腿。
踍(qiāo):字書無此字,疑“跤”或“骹”字,實(shí)即小腿。幅半斜:綁腿打成斜折行狀。
溪頭:猶溪邊。 唐李端《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白鼉(tuó):鱷魚的一種,俗稱鼉龍,又稱豬龍婆。
竹蛇:竹根蛇,劇毒。飛蠹(dù):毒蟲名。王琦認(rèn)為是“飛蠱”之誤。射金沙:含沙射人影。據(jù)傳,一種名叫“蜮”的短狐,能含沙射人。
竹馬:在這里指當(dāng)?shù)匾环N小型的、能穿越竹林的馬。葉蔥奇以為“竹馬”為指小兒,大約是據(jù)“青梅竹馬”一語;王琦認(rèn)為是當(dāng)?shù)匾环N馬名。
容州:唐代州名,今廣西一帶。槎(chá):土著居民之通稱。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僅十句。頭八句是寫黃家洞蠻抗擊官軍的戰(zhàn)事大略。后兩句是寫戰(zhàn)后情景。這里有一個(gè)對照:黃家洞蠻在戰(zhàn)后,騎著自己的“竹馬”悠悠然地回到家里;可官軍卻屠殺容州的百姓,以人頭數(shù)交差。這首詩的題旨是刺官軍的無能、殘暴與歹毒。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長吉體”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蘇舜欽《慶州敗》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