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原文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
陳子昂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搖青桂樹,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習(xí),榮耀紛如何。
怨憎未相復(fù),親愛生禍羅。
瑤臺傾巧笑,玉杯殞雙蛾。
誰見枯城蘗,青青成斧柯。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譯文
南山的鹿群呦呦和鳴,落網(wǎng)全因馴鹿來勾引。
招搖山上的青翠的桂樹,被蛀蟲把樹身啃蝕一空。
人情樂意為君主親幸,榮耀紛紛是何等情景?
怨仇還不曾給予報復(fù),親愛的人將災(zāi)禍滋生。
瑤臺在笑語嫣然中倒塌,玉杯在娥眉下破損。
誰見過荒城枯樹萌芽,青青枝條被斧子砍伐!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的注釋
罹罟(lí gǔ):落網(wǎng)。
媒和:通過媒介而結(jié)合。
幽蠹(dù):指藏在樹身里面的蛀蟲。
科:空,此指樹身被蛀空。
枯:一作“孤”。
蘗:一作“樹”。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xué)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fēng)骨崢嶸,寓意深遠(yuǎn),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譯
2、“杜甫《秋雨嘆三首》”的原文翻譯
3、“李賀《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譯
4、“柳永《雪梅香·景蕭索》”的原文翻譯
5、“蔣捷《聲聲慢·秋聲》”的原文翻譯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
陳子昂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搖青桂樹,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習(xí),榮耀紛如何。
怨憎未相復(fù),親愛生禍羅。
瑤臺傾巧笑,玉杯殞雙蛾。
誰見枯城蘗,青青成斧柯。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譯文
南山的鹿群呦呦和鳴,落網(wǎng)全因馴鹿來勾引。
招搖山上的青翠的桂樹,被蛀蟲把樹身啃蝕一空。
人情樂意為君主親幸,榮耀紛紛是何等情景?
怨仇還不曾給予報復(fù),親愛的人將災(zāi)禍滋生。
瑤臺在笑語嫣然中倒塌,玉杯在娥眉下破損。
誰見過荒城枯樹萌芽,青青枝條被斧子砍伐!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的注釋
罹罟(lí gǔ):落網(wǎng)。
媒和:通過媒介而結(jié)合。
幽蠹(dù):指藏在樹身里面的蛀蟲。
科:空,此指樹身被蛀空。
枯:一作“孤”。
蘗:一作“樹”。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xué)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fēng)骨崢嶸,寓意深遠(yuǎn),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譯
2、“杜甫《秋雨嘆三首》”的原文翻譯
3、“李賀《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譯
4、“柳永《雪梅香·景蕭索》”的原文翻譯
5、“蔣捷《聲聲慢·秋聲》”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其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