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納蘭性德《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原文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納蘭性德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閑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譯文
桃花并非無情地死去,在這春闌花殘之際,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飛入窗欞,陪伴著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
有誰來憐惜我這像沈約般飄零殆盡、日漸消瘦的身影,為春殘而懊惱,感到慵懶無聊。雖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處卻顯得更加濃重。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注釋
采桑子:《百名家詞鈔》作“羅敷媚”。
嬌紅:嫩紅,鮮艷的紅色。這里指花。
懊儂(ào nóng):煩悶。這里指煩悶的人。
東陽:指南朝梁沈約。因其曾為東陽太守,故稱。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學家姚思廉和他的父親姚察在所著史籍《梁書·沈約傳》中,高度贊譽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評價他“高才博洽、一代英偉。”姚思廉在《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沈約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后,被世人以“東陽銷瘦”、“東陽瘦體”稱之。
春慵(yōng):春天的懶散情緒。
芙蓉:荷花,或以為指芙蓉鏡。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相國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嫗。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明年,果然狀頭及第。”
幽情:《草堂嗣響》作“幽香”。
簡短詩意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借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上闋寫春闌花殘,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艷麗嬌柔、多情婉轉(zhuǎn)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下闋先點出作者為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jié)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納蘭性德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閑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譯文
桃花并非無情地死去,在這春闌花殘之際,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飛入窗欞,陪伴著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
有誰來憐惜我這像沈約般飄零殆盡、日漸消瘦的身影,為春殘而懊惱,感到慵懶無聊。雖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處卻顯得更加濃重。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的注釋
采桑子:《百名家詞鈔》作“羅敷媚”。
嬌紅:嫩紅,鮮艷的紅色。這里指花。
懊儂(ào nóng):煩悶。這里指煩悶的人。
東陽:指南朝梁沈約。因其曾為東陽太守,故稱。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學家姚思廉和他的父親姚察在所著史籍《梁書·沈約傳》中,高度贊譽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評價他“高才博洽、一代英偉。”姚思廉在《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沈約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后,被世人以“東陽銷瘦”、“東陽瘦體”稱之。
春慵(yōng):春天的懶散情緒。
芙蓉:荷花,或以為指芙蓉鏡。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相國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嫗。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明年,果然狀頭及第。”
幽情:《草堂嗣響》作“幽香”。
簡短詩意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借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上闋寫春闌花殘,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艷麗嬌柔、多情婉轉(zhuǎn)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下闋先點出作者為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jié)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白居易《早春》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