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duì)大家有所幫助。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原文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
蘇軾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fā)。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見烏帽出復(fù)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dú)騎瘦馬踏殘?jiān)隆?br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duì)記疇昔,夜雨何時(shí)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譯文
沒有飲酒為什么依然感覺像喝醉了昏昏沉沉的呢?我的心已經(jīng)追著弟弟回家的馬一起送出去了。
歸家的人還有親人和家可以惦念,而我又用什么來撫慰寂寞呢?
在高處回頭看視線已經(jīng)被丘陵阻隔了,只能看見弟弟的帽子高高低低地出沒。
我惦念著弟弟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衣著太過單薄,還要在撒滿月光的路上獨(dú)自騎著馬回去。
路人邊走邊唱著歌感受著人世的快樂,仆人埋怨我沉溺于悲傷哀痛。
我也知道人生總要有離別,但只是害怕時(shí)間流逝得太快。
什么時(shí)候可以在寒夜的孤燈下面對(duì)面回憶往昔,在下雨的夜晚聽著風(fēng)吹樹木的聲音。
你要記得我們的約定和情意不可以忘記,千萬不要太愛高官俸祿。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的注釋
兀兀:昏沉的樣子。
歸鞍:歸騎?;丶宜说鸟R。
庭闈:指父母居住處。
坡垅:丘陵。
行歌:邊行走邊歌唱。借以發(fā)抒自己的感情。
僮仆:仆人。
凄惻:悲傷。
飄忽:輕快迅疾的樣子。
疇昔:往日;從前。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hào)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jiān)《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
蘇軾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fā)。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見烏帽出復(fù)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dú)騎瘦馬踏殘?jiān)隆?br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duì)記疇昔,夜雨何時(shí)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譯文
沒有飲酒為什么依然感覺像喝醉了昏昏沉沉的呢?我的心已經(jīng)追著弟弟回家的馬一起送出去了。
歸家的人還有親人和家可以惦念,而我又用什么來撫慰寂寞呢?
在高處回頭看視線已經(jīng)被丘陵阻隔了,只能看見弟弟的帽子高高低低地出沒。
我惦念著弟弟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衣著太過單薄,還要在撒滿月光的路上獨(dú)自騎著馬回去。
路人邊走邊唱著歌感受著人世的快樂,仆人埋怨我沉溺于悲傷哀痛。
我也知道人生總要有離別,但只是害怕時(shí)間流逝得太快。
什么時(shí)候可以在寒夜的孤燈下面對(duì)面回憶往昔,在下雨的夜晚聽著風(fēng)吹樹木的聲音。
你要記得我們的約定和情意不可以忘記,千萬不要太愛高官俸祿。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的注釋
兀兀:昏沉的樣子。
歸鞍:歸騎?;丶宜说鸟R。
庭闈:指父母居住處。
坡垅:丘陵。
行歌:邊行走邊歌唱。借以發(fā)抒自己的感情。
僮仆:仆人。
凄惻:悲傷。
飄忽:輕快迅疾的樣子。
疇昔:往日;從前。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hào)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jiān)《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牛嶠《望江怨·東風(fēng)急》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