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鶴》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牧《鶴》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鶴》原文
《鶴》
杜牧
清音迎曉月,愁思立寒蒲。
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碧云行止躁,白鷺性靈粗。
終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
《鶴》譯文
仙鶴迎著曉月,發(fā)出清越的叫聲,它靜靜立在蒲草之中,像是有深深地憂慮。
它那丹頂像是西施緋紅的雙頰,它那白色的羽毛像是商山四晧的胡須。
它既沒有碧云的浮躁,也沒有白鷺性靈粗糙的缺陷。
終日沒有同類與它作伴,只能在溪水邊形影相吊。
《鶴》的注釋
寒蒲:蒲草。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譯
2、“杜甫《秋雨嘆三首》”的原文翻譯
3、“李賀《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譯
4、“柳永《雪梅香·景蕭索》”的原文翻譯
5、“蔣捷《聲聲慢·秋聲》”的原文翻譯

《鶴》
杜牧
清音迎曉月,愁思立寒蒲。
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碧云行止躁,白鷺性靈粗。
終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
《鶴》譯文
仙鶴迎著曉月,發(fā)出清越的叫聲,它靜靜立在蒲草之中,像是有深深地憂慮。
它那丹頂像是西施緋紅的雙頰,它那白色的羽毛像是商山四晧的胡須。
它既沒有碧云的浮躁,也沒有白鷺性靈粗糙的缺陷。
終日沒有同類與它作伴,只能在溪水邊形影相吊。
《鶴》的注釋
寒蒲:蒲草。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譯
2、“杜甫《秋雨嘆三首》”的原文翻譯
3、“李賀《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譯
4、“柳永《雪梅香·景蕭索》”的原文翻譯
5、“蔣捷《聲聲慢·秋聲》”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張說《詠瓢》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