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詠螢》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虞世南《詠螢》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螢》原文
《詠螢》
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詠螢》譯文
靈巧的身軀發(fā)出微弱的光芒,纖弱的翅膀輕輕飄動。
只怕沒有人認識自己,獨自暗中飛來飛去發(fā)出光明。
《詠螢》的注釋
螢:昆蟲,身體黃褐色,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發(fā)光的器官,能發(fā)帶綠色的光。白天伏在草叢里,夜晚飛出來。種類很多,通稱螢火蟲。
的歷(dì lì):小粒明珠的光點,靈巧微弱的樣子。流光:閃爍流動的光芒。
飄搖:飄飄搖搖,很不穩(wěn)定的樣子。
畏:怕。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詠物詩,作者借詠流螢表達了物雖小而不礙其光華的哲理,同時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別具情致。
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nèi)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jiān)集》 四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詠螢》
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詠螢》譯文
靈巧的身軀發(fā)出微弱的光芒,纖弱的翅膀輕輕飄動。
只怕沒有人認識自己,獨自暗中飛來飛去發(fā)出光明。
《詠螢》的注釋
螢:昆蟲,身體黃褐色,觸角絲狀,腹部末端有發(fā)光的器官,能發(fā)帶綠色的光。白天伏在草叢里,夜晚飛出來。種類很多,通稱螢火蟲。
的歷(dì lì):小粒明珠的光點,靈巧微弱的樣子。流光:閃爍流動的光芒。
飄搖:飄飄搖搖,很不穩(wěn)定的樣子。
畏:怕。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詠物詩,作者借詠流螢表達了物雖小而不礙其光華的哲理,同時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別具情致。
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nèi)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jiān)集》 四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納蘭性德《玉連環(huán)影·何處》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