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炎精中否》原文
《念奴嬌·炎精中否》
黃中輔
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杰?
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fā)。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翠羽南巡,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fā)。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
《念奴嬌·炎精中否》譯文
宋朝的國勢還是如日中天嗎?可嘆人材平庸,不見杰出的英雄。金兵長驅直入三困汴京,誰是保國的壁壘長城?天翻地復,二帝被虜,深仇大恨何時雪清。君王求賢三顧茅廬,民間自有隱居的豪英。
上天希驥大宋中興,新皇神武英明,如周武王姬發(fā)一樣賢明。海內邊陲愿為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飛煙滅無蹤。高宗南渡駕興臨安,使人無處拜謁宮廷??諔褢嵖ぐ?,一腔孤忠,相伴只有秋月下閃著冷光的劍鋒。
《念奴嬌·炎精中否》的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精:太陽的別稱,引申為國運。
中否(pǐ):是否處于正中。
胡馬:指金兵。
闕(què):皇宮前面兩邊的門樓,代指京城。
萬國:天下、四面八方。
兩宮:指宋徽宗和宋欽宗,當時都被俘虜囚禁在北方。
草廬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踵(zhǒng):追逐、追隨。
曾孫周發(fā):指周武王姬發(fā),繼承文王未競之業(yè),滅商興周。
翠羽: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指皇帝的儀仗。
閽(hūn):宮門。
劍铓(máng):劍的尖鋒。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朝廷無人、恢復無期的無比憤慨和對國家的耿耿忠心。詞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壯”而不“強”,“憤”而含“悲”,為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充滿了危機感和焦灼感,使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壓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涼。上片多用問句, “誰作長城堅壁?” “此恨何時雪?”淋漓盡致地宣泄心中的憤激之情。“豈無高臥賢杰”與下片“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fā)”對應,寫出“孤忠耿耿”、報國無門之痛。全詞前后貫通,起伏跌宕,一氣呵成。
作者簡介
黃中輔(1110—1187)字槐卿,晚號細高居士。是抗金名將宗澤的外甥。義烏縣城東隅金山嶺頂人。祖父景圭,金吾衛(wèi)上將軍,居浦陽(今浦江)。父琳,遷居義烏。黃中輔赤誠愛國,忠奸分明,祟尚氣節(jié),不為茍合。時秦檜柄國,誣害忠良,粉飾太平,不思北進,黃中輔于京師臨安太平樓題句“快磨三尺劍,欲斬佞臣頭”,為世人所重。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念奴嬌·炎精中否》
黃中輔
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杰?
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fā)。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翠羽南巡,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fā)。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
《念奴嬌·炎精中否》譯文
宋朝的國勢還是如日中天嗎?可嘆人材平庸,不見杰出的英雄。金兵長驅直入三困汴京,誰是保國的壁壘長城?天翻地復,二帝被虜,深仇大恨何時雪清。君王求賢三顧茅廬,民間自有隱居的豪英。
上天希驥大宋中興,新皇神武英明,如周武王姬發(fā)一樣賢明。海內邊陲愿為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飛煙滅無蹤。高宗南渡駕興臨安,使人無處拜謁宮廷??諔褢嵖ぐ?,一腔孤忠,相伴只有秋月下閃著冷光的劍鋒。
《念奴嬌·炎精中否》的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精:太陽的別稱,引申為國運。
中否(pǐ):是否處于正中。
胡馬:指金兵。
闕(què):皇宮前面兩邊的門樓,代指京城。
萬國:天下、四面八方。
兩宮:指宋徽宗和宋欽宗,當時都被俘虜囚禁在北方。
草廬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踵(zhǒng):追逐、追隨。
曾孫周發(fā):指周武王姬發(fā),繼承文王未競之業(yè),滅商興周。
翠羽: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指皇帝的儀仗。
閽(hūn):宮門。
劍铓(máng):劍的尖鋒。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朝廷無人、恢復無期的無比憤慨和對國家的耿耿忠心。詞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壯”而不“強”,“憤”而含“悲”,為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充滿了危機感和焦灼感,使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壓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涼。上片多用問句, “誰作長城堅壁?” “此恨何時雪?”淋漓盡致地宣泄心中的憤激之情。“豈無高臥賢杰”與下片“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fā)”對應,寫出“孤忠耿耿”、報國無門之痛。全詞前后貫通,起伏跌宕,一氣呵成。
作者簡介
黃中輔(1110—1187)字槐卿,晚號細高居士。是抗金名將宗澤的外甥。義烏縣城東隅金山嶺頂人。祖父景圭,金吾衛(wèi)上將軍,居浦陽(今浦江)。父琳,遷居義烏。黃中輔赤誠愛國,忠奸分明,祟尚氣節(jié),不為茍合。時秦檜柄國,誣害忠良,粉飾太平,不思北進,黃中輔于京師臨安太平樓題句“快磨三尺劍,欲斬佞臣頭”,為世人所重。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