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更漏子·送孫巨源》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蘇軾《更漏子·送孫巨源》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漏子·送孫巨源》原文
《更漏子·送孫巨源》
蘇軾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
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更漏子·送孫巨源》譯文
海州碧水連天,青山聳立。這里是西漢二疏的故鄉(xiāng)。居海州幾年,你白發(fā)新添,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義啊。
大海的最東邊,大山的盡頭,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你卻未有歸期,讓人惆悵。
《更漏子·送孫巨源》的注釋
更漏子: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此調(diào)創(chuàng)于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diào)名創(chuàng)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后以名詞。”雙調(diào)四十六字。起為三字對句,而平仄互異。第三句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換平韻,亦為三字對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闋起句即用韻,第二句可不用對偶。第三句以下,均與前闋同。
孫巨源:孫洙,字巨源,蘇軾同僚。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孫巨源即將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誥,蘇軾作此詞送別。
涵空:指水映天空。
西漢二疏:即疏廣、疏受,兩人位叔侄,皆東海(海州)人。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受為少傅,皆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鄉(xiāng)里,受世人景仰。
槎:即乘槎。
使君:此處指的是孫巨源。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妙用典故,先以兩漢二疏故事贊頌孫洙,又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既表達(dá)了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又抒發(fā)了作者自身的復(fù)雜心緒和深沉感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渾化天跡,大開大合,結(jié)構(gòu)縝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更漏子·送孫巨源》
蘇軾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
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更漏子·送孫巨源》譯文
海州碧水連天,青山聳立。這里是西漢二疏的故鄉(xiāng)。居海州幾年,你白發(fā)新添,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義啊。
大海的最東邊,大山的盡頭,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你卻未有歸期,讓人惆悵。
《更漏子·送孫巨源》的注釋
更漏子: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此調(diào)創(chuàng)于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diào)名創(chuàng)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后以名詞。”雙調(diào)四十六字。起為三字對句,而平仄互異。第三句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換平韻,亦為三字對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闋起句即用韻,第二句可不用對偶。第三句以下,均與前闋同。
孫巨源:孫洙,字巨源,蘇軾同僚。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孫巨源即將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誥,蘇軾作此詞送別。
涵空:指水映天空。
西漢二疏:即疏廣、疏受,兩人位叔侄,皆東海(海州)人。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受為少傅,皆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鄉(xiāng)里,受世人景仰。
槎:即乘槎。
使君:此處指的是孫巨源。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妙用典故,先以兩漢二疏故事贊頌孫洙,又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既表達(dá)了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又抒發(fā)了作者自身的復(fù)雜心緒和深沉感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渾化天跡,大開大合,結(jié)構(gòu)縝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蘇軾《送金山鄉(xiāng)僧歸蜀開堂》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