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登二妃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吳均《登二妃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二妃廟》原文
《登二妃廟》
吳均
朝云亂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輕薄好,千里命艫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登二妃廟》譯文
早晨的云彩奇詭變幻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是因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她倆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開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輕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風(fēng)破浪。
此處濃濃相思彌漫,尤其是那江邊生長茂盛的湘妃竹。
《登二妃廟》的注釋
二妃廟:又稱黃陵廟。二妃,即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相傳虞舜巡視南方,中途死于蒼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yuǎn)縣)。娥皇、女英起先沒有隨行,后來追到洞庭、湘水地區(qū),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朝云:早上的云彩。
帝女:指帝堯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蛘f指傳說中的天帝之女瑤姬。
菡(hàn):即荷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蓮花的花苞。荷花之實為蓮子蓮子諧音為“憐子”,故被古人視作多情之物。
荇(xìng):荇菜,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開黃花。
輕?。褐复妮p巧靈便。說明二妃為了盡快見到夫君,希望船更輕巧,船速更快。
艫舳(lú zhú):大船。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葉紛披下垂的樣子。
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種竹,名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間傳說斑竹是二妃的眼淚染成的。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首二句寫詩人登上二妃廟所見之景;第三、四句寫二妃對舜的迷戀眷念之情;第五、六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寫了一步;結(jié)尾二句,呼應(yīng)首聯(lián),又轉(zhuǎn)回到現(xiàn)實中來,寫詩人向四周舉目遠(yuǎn)望,只見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彌漫著一層二妃對舜的相思之情。全詩將傳說、景物和詩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爐,情思深摯,筆調(diào)清雅,特別是結(jié)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詩顯得空靈含蓄,為神來之妙筆。
作者簡介
吳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xué)有俊才。吳均既是歷史學(xué)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后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登二妃廟》
吳均
朝云亂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輕薄好,千里命艫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登二妃廟》譯文
早晨的云彩奇詭變幻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是因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她倆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開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輕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風(fēng)破浪。
此處濃濃相思彌漫,尤其是那江邊生長茂盛的湘妃竹。
《登二妃廟》的注釋
二妃廟:又稱黃陵廟。二妃,即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相傳虞舜巡視南方,中途死于蒼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yuǎn)縣)。娥皇、女英起先沒有隨行,后來追到洞庭、湘水地區(qū),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朝云:早上的云彩。
帝女:指帝堯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蛘f指傳說中的天帝之女瑤姬。
菡(hàn):即荷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蓮花的花苞。荷花之實為蓮子蓮子諧音為“憐子”,故被古人視作多情之物。
荇(xìng):荇菜,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開黃花。
輕?。褐复妮p巧靈便。說明二妃為了盡快見到夫君,希望船更輕巧,船速更快。
艫舳(lú zhú):大船。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葉紛披下垂的樣子。
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種竹,名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間傳說斑竹是二妃的眼淚染成的。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首二句寫詩人登上二妃廟所見之景;第三、四句寫二妃對舜的迷戀眷念之情;第五、六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寫了一步;結(jié)尾二句,呼應(yīng)首聯(lián),又轉(zhuǎn)回到現(xiàn)實中來,寫詩人向四周舉目遠(yuǎn)望,只見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彌漫著一層二妃對舜的相思之情。全詩將傳說、景物和詩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爐,情思深摯,筆調(diào)清雅,特別是結(jié)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詩顯得空靈含蓄,為神來之妙筆。
作者簡介
吳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xué)有俊才。吳均既是歷史學(xué)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后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王昌齡《朝來曲》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