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弘余《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竇弘余《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原文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
竇弘余
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反,陷沒洛陽。王師敗績,關(guān)門不守。車駕幸蜀,途次馬嵬驛,六軍不發(fā),賜貴妃自盡,然后駕行。次駱谷,上登高下馬,望秦川,遙辭陵廟,再拜,嗚咽流涕,左右皆泣。謂力士曰:“吾聽九齡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馬索長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佇立久之。時有司旋錄成譜,及鑾駕至成都,乃進此譜,請名曲。帝謂:“吾因思九齡,亦別有意,可名此曲為《謫仙怨》。”其旨屬馬嵬之事。厥后以亂離隔絕,有人自西川傳得者,無由知,但呼為《劍南神曲》。其音怨切,諸曲莫比。大歷中,江南人盛為此曲。隨州刺史劉長卿左遷睦州司馬,祖筵之內(nèi),長卿遂撰其詞。吹之為曲,意頗自得。蓋亦不知本事。余既備知,聊因暇日撰其辭,復命樂工唱之,用廣其不知者。其詞曰:
胡塵犯闕沖關(guān),金輅提攜玉顏。云雨此時蕭散,君王何日歸還?
傷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萬山。獨望天邊初月,蛾眉猶自彎彎。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譯文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安祿山反叛,攻陷了洛陽,朝廷大軍戰(zhàn)敗,潼關(guān)失守?;实鄣能嚰芴油竦?,途徑馬嵬坡的時候,進軍不走了,脅迫皇帝賜死楊貴妃,然后才繼續(xù)前行。行進到駱谷的時候,皇帝下馬登上高處,向北望著長安一帶,遙遙地向祖宗宗廟辭別,再三拜別,痛哭流涕,左右隨從盡皆哭泣。對高力士說:“朕當初要是聽從張九齡的,何至于此!”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韶州(張九齡故地),按皇室宗禮祭奠他。而后要來長笛,吹奏了一曲,潸然淚流,站了很久。當時有專門的人員不久就把這首曲子記下來了,于是等皇帝車駕到了成都,把這曲子獻上,并請皇帝為這支曲子命名?;实壅f:“我因為思念張九齡,或許還有別的意思,可以將這首曲子命名為‘謫仙怨’。”主要意思是說馬嵬坡的事。后來因為戰(zhàn)亂隔絕了,有人從西川流傳得到這首曲子,卻不知道來由,只是叫做“劍南神曲”。這曲子幽怨凄婉,沒有能比得過的。大歷年間,這首曲子更是在江南人之間廣為流傳。隨州刺史劉長卿貶官到睦州司馬的時候,在祭祖的筵席上,劉長卿為這曲子撰寫詞,吹而奏之,洋洋得意。原來也不知道這首曲子的來歷。我既然知道,姑且趁著閑暇的時候為這曲寫詞,名樂工反復練習,用來廣為宣傳,使不知道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來龍去脈。這首詞是:
安祿山起兵叛亂進犯朝廷攻打邊關(guān),士兵從帝王的車輦上拖走了楊貴妃。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此刻便煙消云散。唐明皇什么時候能夠返回長安?
日日夜夜悔恨不已,傷心欲絕,回首過去看著大好的萬里江山。唐玄宗獨自望著天邊那如鉤的新月,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楊貴妃那美麗的容顏。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的注釋
廣謫仙怨:詞牌名,也叫“謫仙怨”“劍南神曲”,全詞四十八字,上下片各二十四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
幸蜀:皇帝到四川去,其實此行是逃難,因為“安史之亂”發(fā)生了,唐玄宗已經(jīng)無法住在長安了。幸,指皇帝到達某地。
次:駐扎。馬嵬(wéi)驛,也叫馬嵬坡,位于今陜西興平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六軍:唐時禁軍稱六軍。發(fā):進發(fā)。
上:皇上。
九齡:即張九齡(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后因唐玄宗的昏聵,朝政被奸臣李林甫把持,終于被罷相。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時所上的祭品,專指皇室祭祀。
有司:專門管某事的機構(gòu)或人,此處指主管音樂的機關(guān)。旋:不久。
鑾(luán)駕:皇帝的車駕。
請名曲:請皇帝為這支曲子命名。
厥(jué)后:其后,后來。
劉長卿:(709年—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唐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祖筵:祭祖的筵席。
本事:這件事的來歷。
用廣其不知者:用來廣為宣傳,使不知道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胡塵:指安祿山的軍隊進犯長安的征塵。胡,胡人,安祿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故稱。闕,皇宮。犯,侵犯、進犯。
金輅(lù):飾金之車,帝王之車。
提攜:指軍土把貴妃從車中拖出帶走。
玉顏:指楊貴妃。
云雨:化用宋玉《高唐賦序》言楚王夢與神女相會事。神女自謂“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因稱男女歡合為“云雨”。這里指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
蛾眉,也作娥眉,指婦女如蛾須那樣細長彎曲的美麗眉毛,這里指像蛾眉那樣的一彎初月。同時暗指貴妃升天,獨自一人生活在天上。
彎彎:河流彎曲處,這里指女人含情的雙目。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專詠唐玄宗凄然念舊的情懷。上片以敘述筆法寫安祿山反叛,進犯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京,貴妃身亡,云雨恩斷;玄宗入蜀,歸來無期。下片專詠玄宗在蜀中的凄婉懷舊之情。全詞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含蓄蘊藉,情調(diào)凄然極具抒情色彩,韻味深長神情畢現(xiàn)。
作者簡介
竇弘余(生卒年不詳),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人,一作京兆金城人。竇常之子。武宗會昌元年(841)為黃州刺史。事跡參《竇氏聯(lián)珠集·竇常傳》、《劇談錄》卷下、《嘉定赤城志》卷八。存詞一首,據(jù)《劇談錄》津逮本錄入,校以四庫本,并參校守山本《唐語林》、董本、清鈔本《青瑣高議》。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
竇弘余
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反,陷沒洛陽。王師敗績,關(guān)門不守。車駕幸蜀,途次馬嵬驛,六軍不發(fā),賜貴妃自盡,然后駕行。次駱谷,上登高下馬,望秦川,遙辭陵廟,再拜,嗚咽流涕,左右皆泣。謂力士曰:“吾聽九齡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馬索長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佇立久之。時有司旋錄成譜,及鑾駕至成都,乃進此譜,請名曲。帝謂:“吾因思九齡,亦別有意,可名此曲為《謫仙怨》。”其旨屬馬嵬之事。厥后以亂離隔絕,有人自西川傳得者,無由知,但呼為《劍南神曲》。其音怨切,諸曲莫比。大歷中,江南人盛為此曲。隨州刺史劉長卿左遷睦州司馬,祖筵之內(nèi),長卿遂撰其詞。吹之為曲,意頗自得。蓋亦不知本事。余既備知,聊因暇日撰其辭,復命樂工唱之,用廣其不知者。其詞曰:
胡塵犯闕沖關(guān),金輅提攜玉顏。云雨此時蕭散,君王何日歸還?
傷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萬山。獨望天邊初月,蛾眉猶自彎彎。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譯文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安祿山反叛,攻陷了洛陽,朝廷大軍戰(zhàn)敗,潼關(guān)失守?;实鄣能嚰芴油竦?,途徑馬嵬坡的時候,進軍不走了,脅迫皇帝賜死楊貴妃,然后才繼續(xù)前行。行進到駱谷的時候,皇帝下馬登上高處,向北望著長安一帶,遙遙地向祖宗宗廟辭別,再三拜別,痛哭流涕,左右隨從盡皆哭泣。對高力士說:“朕當初要是聽從張九齡的,何至于此!”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韶州(張九齡故地),按皇室宗禮祭奠他。而后要來長笛,吹奏了一曲,潸然淚流,站了很久。當時有專門的人員不久就把這首曲子記下來了,于是等皇帝車駕到了成都,把這曲子獻上,并請皇帝為這支曲子命名?;实壅f:“我因為思念張九齡,或許還有別的意思,可以將這首曲子命名為‘謫仙怨’。”主要意思是說馬嵬坡的事。后來因為戰(zhàn)亂隔絕了,有人從西川流傳得到這首曲子,卻不知道來由,只是叫做“劍南神曲”。這曲子幽怨凄婉,沒有能比得過的。大歷年間,這首曲子更是在江南人之間廣為流傳。隨州刺史劉長卿貶官到睦州司馬的時候,在祭祖的筵席上,劉長卿為這曲子撰寫詞,吹而奏之,洋洋得意。原來也不知道這首曲子的來歷。我既然知道,姑且趁著閑暇的時候為這曲寫詞,名樂工反復練習,用來廣為宣傳,使不知道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來龍去脈。這首詞是:
安祿山起兵叛亂進犯朝廷攻打邊關(guān),士兵從帝王的車輦上拖走了楊貴妃。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此刻便煙消云散。唐明皇什么時候能夠返回長安?
日日夜夜悔恨不已,傷心欲絕,回首過去看著大好的萬里江山。唐玄宗獨自望著天邊那如鉤的新月,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楊貴妃那美麗的容顏。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guān)》的注釋
廣謫仙怨:詞牌名,也叫“謫仙怨”“劍南神曲”,全詞四十八字,上下片各二十四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
幸蜀:皇帝到四川去,其實此行是逃難,因為“安史之亂”發(fā)生了,唐玄宗已經(jīng)無法住在長安了。幸,指皇帝到達某地。
次:駐扎。馬嵬(wéi)驛,也叫馬嵬坡,位于今陜西興平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六軍:唐時禁軍稱六軍。發(fā):進發(fā)。
上:皇上。
九齡:即張九齡(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后因唐玄宗的昏聵,朝政被奸臣李林甫把持,終于被罷相。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時所上的祭品,專指皇室祭祀。
有司:專門管某事的機構(gòu)或人,此處指主管音樂的機關(guān)。旋:不久。
鑾(luán)駕:皇帝的車駕。
請名曲:請皇帝為這支曲子命名。
厥(jué)后:其后,后來。
劉長卿:(709年—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唐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祖筵:祭祖的筵席。
本事:這件事的來歷。
用廣其不知者:用來廣為宣傳,使不知道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胡塵:指安祿山的軍隊進犯長安的征塵。胡,胡人,安祿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故稱。闕,皇宮。犯,侵犯、進犯。
金輅(lù):飾金之車,帝王之車。
提攜:指軍土把貴妃從車中拖出帶走。
玉顏:指楊貴妃。
云雨:化用宋玉《高唐賦序》言楚王夢與神女相會事。神女自謂“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因稱男女歡合為“云雨”。這里指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
蛾眉,也作娥眉,指婦女如蛾須那樣細長彎曲的美麗眉毛,這里指像蛾眉那樣的一彎初月。同時暗指貴妃升天,獨自一人生活在天上。
彎彎:河流彎曲處,這里指女人含情的雙目。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專詠唐玄宗凄然念舊的情懷。上片以敘述筆法寫安祿山反叛,進犯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京,貴妃身亡,云雨恩斷;玄宗入蜀,歸來無期。下片專詠玄宗在蜀中的凄婉懷舊之情。全詞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含蓄蘊藉,情調(diào)凄然極具抒情色彩,韻味深長神情畢現(xiàn)。
作者簡介
竇弘余(生卒年不詳),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人,一作京兆金城人。竇常之子。武宗會昌元年(841)為黃州刺史。事跡參《竇氏聯(lián)珠集·竇常傳》、《劇談錄》卷下、《嘉定赤城志》卷八。存詞一首,據(jù)《劇談錄》津逮本錄入,校以四庫本,并參校守山本《唐語林》、董本、清鈔本《青瑣高議》。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拔蒲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