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涇溪》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荀鶴《涇溪》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涇溪》原文
《涇溪》
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淪。
《涇溪》譯文
涇溪里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涇溪》的注釋
涇(jīng)溪:一作涇川,又名賞溪。在今安徽涇縣。源出旌德縣南,北流至涇縣西入青弋江。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有“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zhuǎn)”?!秳e山僧》有“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另有《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終歲:整年。
傾覆:翻船沉沒。下文的“沉淪”義同。
平流:平穩(wěn)的水中。平,這里指溪水不掀波。
處:地方。
聞:說,聽說。
作者簡介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fù)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fēng)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涇溪》
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淪。
《涇溪》譯文
涇溪里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涇溪》的注釋
涇(jīng)溪:一作涇川,又名賞溪。在今安徽涇縣。源出旌德縣南,北流至涇縣西入青弋江。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有“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zhuǎn)”?!秳e山僧》有“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另有《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終歲:整年。
傾覆:翻船沉沒。下文的“沉淪”義同。
平流:平穩(wěn)的水中。平,這里指溪水不掀波。
處:地方。
聞:說,聽說。
作者簡介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fù)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fēng)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陸游《文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