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
《望江南·梳洗罷》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罷》譯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樓上獨自依靠欄桿遠望。成百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緩緩的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望江南·梳洗罷》的注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女的生活內(nèi)容。
獨:獨自,單一。
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fēng)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皆:副詞,都。
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豆旁娛攀住酚?ldquo;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fā)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尋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zhuǎn)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fēng)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望江南·梳洗罷》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罷》譯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樓上獨自依靠欄桿遠望。成百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緩緩的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望江南·梳洗罷》的注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女的生活內(nèi)容。
獨:獨自,單一。
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fēng)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皆:副詞,都。
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豆旁娛攀住酚?ldquo;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fā)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尋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zhuǎn)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fēng)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佳人》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