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原文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
吳文英
一曲鸞簫別彩云。燕釵塵澀鏡華昏。灞橋舞色褪藍裙。
湖上醉迷西子夢,江頭春斷倩離魂。旋緘紅淚寄行人。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譯文
自從我用凄哀的鸞簫聲吹了一曲離別曲與杭妾告別。當我走了之后,杭妾將不再打扮自己,從此鈿釵上會因沾了灰塵而失去光澤;那銅鏡也會因為不去拭拂而逐漸昏暗。杭妾在灞橋柳久久地凝望著送我遠去,以致身上飄滿了一身柳絮,將穿著的藍裙蓋得消褪了顏色。
杭妾寫信告誡我,希望我不要沉湎在西子湖畔酒色之中,以致使在‘江頭’天天望郎歸的‘倩娘’因相思而‘離魂’。隨后將思君的胭脂淚封上信封托與行人。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的注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督饖Y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2.鸞簫:鳳簫,用蕭史弄玉吹簫引鳳事?!讹L俗通·聲音》:“《尚書》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之翼。”后世因稱簫為鳳簫,即排簫。彩云:五彩云。古詩詞中常喻婦女命運,這里指杭妾。
3.燕釵:釵頭的形狀似燕子,故稱燕釵。
4.灞橋:指灞橋柳,在長安(今西安市)東,唐代長安人送客遠行,多在此折柳贈別?!短鞂氝z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灞”一作“霸”,“橋”,也作“陵”。
5.西子:即西施。
6.倩離魂:即“倩女離魂”。事見陳玄祐《離魂記》:清河張鎰因官家于衡州,幼女倩娘端妍絕倫,外甥王宙亦美容聰敏。鎰每曰:“當以倩娘妻之。”及長,二人果然相愛甚深。時入京選官之幕僚求親,鎰許焉。宙陰恨,悲慟訣別,上船。夜半,聞岸上人行聲。問之,乃倩娘。宙驚喜。乃匿倩娘于船。至蜀五年,生二子。倩娘常思父母,宙與俱歸衡州。先至鎰家,首謝其嫁女入蜀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shù)年,何詭說耶?”宙曰:“見在舟中。”鎰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急走報鎰。室中女聞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合為一體,其衣服皆重。這里本應(yīng)倩女二字相連,因女字是仄聲不合詞牌要求,乃以倩離二字相連,與西子相對應(yīng),都是代指愛妾。
7.紅淚:指女子眼淚?!妒斑z記·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別父母,戲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fā)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因泛稱女子的眼淚為“紅淚”。《麗情集》:錦官城官妓灼灼,以軟紅綃多聚淚,密寄河?xùn)|人裴質(zhì)。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述一位女子與郎君分別時的哀傷;下片寫女主人公盼郎忠于愛情,不生異心,刻畫出一個鐘情于羈旅在外的郎君的癡情女子形象,表達了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詞寫生離死別,但仍盼望出現(xiàn)“倩女離魂”的驚人結(jié)局,死而復(fù)生。這首詞涵蓋了詞人與杭州亡妾西湖歡會的美夢與最后的突然永訣。詞句中跳動著一顆即將迸裂的心。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伯夷頌》”的原文翻譯
2、“柳永《木蘭花·佳娘捧板花鈿簇》”的原文翻譯
3、“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的原文翻譯
4、“陶淵明《詠三良》”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眼約也應(yīng)虛》”的原文翻譯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
吳文英
一曲鸞簫別彩云。燕釵塵澀鏡華昏。灞橋舞色褪藍裙。
湖上醉迷西子夢,江頭春斷倩離魂。旋緘紅淚寄行人。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譯文
自從我用凄哀的鸞簫聲吹了一曲離別曲與杭妾告別。當我走了之后,杭妾將不再打扮自己,從此鈿釵上會因沾了灰塵而失去光澤;那銅鏡也會因為不去拭拂而逐漸昏暗。杭妾在灞橋柳久久地凝望著送我遠去,以致身上飄滿了一身柳絮,將穿著的藍裙蓋得消褪了顏色。
杭妾寫信告誡我,希望我不要沉湎在西子湖畔酒色之中,以致使在‘江頭’天天望郎歸的‘倩娘’因相思而‘離魂’。隨后將思君的胭脂淚封上信封托與行人。
《浣溪沙·一曲鸞簫別彩云》的注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督饖Y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2.鸞簫:鳳簫,用蕭史弄玉吹簫引鳳事?!讹L俗通·聲音》:“《尚書》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之翼。”后世因稱簫為鳳簫,即排簫。彩云:五彩云。古詩詞中常喻婦女命運,這里指杭妾。
3.燕釵:釵頭的形狀似燕子,故稱燕釵。
4.灞橋:指灞橋柳,在長安(今西安市)東,唐代長安人送客遠行,多在此折柳贈別?!短鞂氝z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灞”一作“霸”,“橋”,也作“陵”。
5.西子:即西施。
6.倩離魂:即“倩女離魂”。事見陳玄祐《離魂記》:清河張鎰因官家于衡州,幼女倩娘端妍絕倫,外甥王宙亦美容聰敏。鎰每曰:“當以倩娘妻之。”及長,二人果然相愛甚深。時入京選官之幕僚求親,鎰許焉。宙陰恨,悲慟訣別,上船。夜半,聞岸上人行聲。問之,乃倩娘。宙驚喜。乃匿倩娘于船。至蜀五年,生二子。倩娘常思父母,宙與俱歸衡州。先至鎰家,首謝其嫁女入蜀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shù)年,何詭說耶?”宙曰:“見在舟中。”鎰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急走報鎰。室中女聞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合為一體,其衣服皆重。這里本應(yīng)倩女二字相連,因女字是仄聲不合詞牌要求,乃以倩離二字相連,與西子相對應(yīng),都是代指愛妾。
7.紅淚:指女子眼淚?!妒斑z記·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別父母,戲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fā)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因泛稱女子的眼淚為“紅淚”。《麗情集》:錦官城官妓灼灼,以軟紅綃多聚淚,密寄河?xùn)|人裴質(zhì)。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述一位女子與郎君分別時的哀傷;下片寫女主人公盼郎忠于愛情,不生異心,刻畫出一個鐘情于羈旅在外的郎君的癡情女子形象,表達了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詞寫生離死別,但仍盼望出現(xiàn)“倩女離魂”的驚人結(jié)局,死而復(fù)生。這首詞涵蓋了詞人與杭州亡妾西湖歡會的美夢與最后的突然永訣。詞句中跳動著一顆即將迸裂的心。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伯夷頌》”的原文翻譯
2、“柳永《木蘭花·佳娘捧板花鈿簇》”的原文翻譯
3、“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的原文翻譯
4、“陶淵明《詠三良》”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眼約也應(yīng)虛》”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柳永《西施·柳街燈市好花多》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