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泣玉》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卞和泣玉》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卞和泣玉》原文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為和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的出處
《卞和泣玉》出自:選自《韓非子·和氏第十三》。
《卞和泣玉》譯文
楚國有個(gè)名叫卞和的人,從楚山中得到一塊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獻(xiàn)給了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鑒別。玉匠一看就說:“這只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認(rèn)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塊璞石獻(xiàn)給了武王。武王又讓玉匠鑒別,玉匠又說:“ 這只是一塊石頭。”武王也認(rèn)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而后,武王駕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著那塊璞石,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淚流盡,血也哭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調(diào)查原因,那人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并非因?yàn)槭ルp腳而感到悲傷,而是痛心世人將寶玉看作石頭,把忠誠的人稱為騙子,這才是我感到悲傷的原因??!”文王聽到回報(bào),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塊璞石,果然從那塊璞石中得到一塊價(jià)值連城的美玉,于是命名這塊美玉為“和氏璧”。
《卞和泣玉》的注釋
和氏:相傳名為卞和,春秋時(shí)楚國人,和氏璧發(fā)現(xiàn)者。璞:含玉的石頭。
厲王:春秋楚國國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 鑒別,鑒定
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鑒別。
誑:讀kuáng。欺騙。
刖:讀yuè古代一種斷腳的刑罰。
薨:讀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文王:名熊貲,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泣:這里指眼淚。
奚:為什么。
題:品評,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貞士:堅(jiān)貞之士,忠誠正直的人。
理:治理,這里指對璞石進(jìn)行雕琢。
奉:讀pěng,同“捧”。
夫:讀fú,語氣詞。
故:原因。
所以:…的原因。
璞:蘊(yùn)藏有玉的石頭,未經(jīng)加工的石頭。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文天祥《念奴嬌·驛中別友人》”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zèng)別》”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定風(fēng)波·山路風(fēng)來草木香》”的原文翻譯
4、“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的原文翻譯
5、“李賀《雁門太守行》”的原文翻譯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為和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的出處
《卞和泣玉》出自:選自《韓非子·和氏第十三》。
《卞和泣玉》譯文
楚國有個(gè)名叫卞和的人,從楚山中得到一塊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獻(xiàn)給了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鑒別。玉匠一看就說:“這只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認(rèn)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塊璞石獻(xiàn)給了武王。武王又讓玉匠鑒別,玉匠又說:“ 這只是一塊石頭。”武王也認(rèn)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而后,武王駕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著那塊璞石,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淚流盡,血也哭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調(diào)查原因,那人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并非因?yàn)槭ルp腳而感到悲傷,而是痛心世人將寶玉看作石頭,把忠誠的人稱為騙子,這才是我感到悲傷的原因??!”文王聽到回報(bào),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塊璞石,果然從那塊璞石中得到一塊價(jià)值連城的美玉,于是命名這塊美玉為“和氏璧”。
《卞和泣玉》的注釋
和氏:相傳名為卞和,春秋時(shí)楚國人,和氏璧發(fā)現(xiàn)者。璞:含玉的石頭。
厲王:春秋楚國國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 鑒別,鑒定
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鑒別。
誑:讀kuáng。欺騙。
刖:讀yuè古代一種斷腳的刑罰。
薨:讀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文王:名熊貲,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泣:這里指眼淚。
奚:為什么。
題:品評,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貞士:堅(jiān)貞之士,忠誠正直的人。
理:治理,這里指對璞石進(jìn)行雕琢。
奉:讀pěng,同“捧”。
夫:讀fú,語氣詞。
故:原因。
所以:…的原因。
璞:蘊(yùn)藏有玉的石頭,未經(jīng)加工的石頭。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文天祥《念奴嬌·驛中別友人》”的原文翻譯
2、“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zèng)別》”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定風(fēng)波·山路風(fēng)來草木香》”的原文翻譯
4、“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的原文翻譯
5、“李賀《雁門太守行》”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司馬遷《越王勾踐世家》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