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白《哭晁卿衡》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哭晁卿衡》原文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哭晁卿衡》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xiāng),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云彩籠罩著云臺山。
《哭晁卿衡》的注釋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又作安陪仲麻呂),《舊唐書·東夷·日本國傳》音譯作仲滿。公元717年(日本靈龜二年,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xué)。改姓名為朝衡。朝通“晁”。卿:尊稱。
帝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蓬壺:指蓬萊、方壺,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東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一說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據(jù)說有白云出自蒼梧入大梁。蒼梧:本指九嶷山,此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傳郁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見《一統(tǒng)志》)。此句意謂:悲愁的云霧籠罩著大海和蒼梧山。
簡短詩意賞析
李白的日本友人晁衡乘船歸國途中遇大風(fēng),飄至安南。當時誤傳晁衡已溺死,故李白作此詩以悼念。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真實深摯地表達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現(xiàn)了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全詩通過幾個短促的鏡頭來寄托哀思,言辭頗多象征、隱喻,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沉痛而不呆滯,結(jié)句尤其余韻悠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勸學(xué)》”的原文翻譯
2、“王維《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譯
3、“李白《司馬將軍歌》”的原文翻譯
4、“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灞岸》”的原文翻譯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哭晁卿衡》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xiāng),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云彩籠罩著云臺山。
《哭晁卿衡》的注釋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又作安陪仲麻呂),《舊唐書·東夷·日本國傳》音譯作仲滿。公元717年(日本靈龜二年,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xué)。改姓名為朝衡。朝通“晁”。卿:尊稱。
帝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蓬壺:指蓬萊、方壺,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東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一說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據(jù)說有白云出自蒼梧入大梁。蒼梧:本指九嶷山,此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傳郁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見《一統(tǒng)志》)。此句意謂:悲愁的云霧籠罩著大海和蒼梧山。
簡短詩意賞析
李白的日本友人晁衡乘船歸國途中遇大風(fēng),飄至安南。當時誤傳晁衡已溺死,故李白作此詩以悼念。此詩雖因誤傳噩耗而作,但真實深摯地表達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現(xiàn)了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全詩通過幾個短促的鏡頭來寄托哀思,言辭頗多象征、隱喻,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沉痛而不呆滯,結(jié)句尤其余韻悠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勸學(xué)》”的原文翻譯
2、“王維《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譯
3、“李白《司馬將軍歌》”的原文翻譯
4、“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灞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歐陽修《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