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豫章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白《豫章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豫章行》原文
《豫章行》
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guān)。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zhàn)斗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豫章行》譯文
北風吹著胡馬占據(jù)著汝州的魯陽關(guān)。
吳越新征集的兵馬冒著鄱陽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討胡虜。
吳地的官軍在上遼津渡水,黃云慘淡。
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白馬繞著旌旗,悲鳴追逐。
白楊為之蕭索,秋月為之慘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慣于與胡人打仗
但為了盡忠報主,掃滅敵頑,不惜戰(zhàn)斗犧牲。
其精誠可感,金石為開,豈能懼怕艱險?
樓船像長鯨一樣在水中飛馳,波濤洶涌,激蕩著落星灣。
我這一曲悲歌,就暫停到這里,再奏下去的話,三軍將士的頭發(fā)都要白了。
《豫章行》的注釋
豫章行:樂府舊題?!稑犯娂肪砣木砹杏凇断嗪透柁o·清調(diào)曲》,引《古今樂錄》曰:“《豫章行》。王僧度云《荀錄》所載《古白楊》一篇,今不傳。”
胡風:北風。代馬:代地(今山西東北與河北蔚縣一帶)所產(chǎn)的良馬。此指胡馬。
魯陽關(guān):戰(zhàn)國時稱魯關(guān),漢稱魯陽,在今河南魯山縣西南。傳說魯陽揮戈,日為之返之二舍,即此也。
吳兵:吳越之地的征調(diào)之兵士,泛指江南之兵。海:指鄱陽湖。
上遼津:在豫章郡建昌縣(今江西修水縣),縣中有潦水(即贛江)流過,入鄱陽湖。
呼天: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極端痛苦。
白馬:一作“百鳥”。
豫章山:泛指在豫章郡內(nèi)之山。
休明人:太平盛世時期的人。休明:美好清明。
閑:通“嫻”,嫻熟也。
兇頑:兇暴愚頑。亦指兇暴愚頑的人。
忘:一作“云”。憚:怕,畏懼。
樓船: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zhàn)船。亦代指水軍。
落星灣:即鄱陽湖西北之彭蠡灣,傳說有星墜此,故又名落星灣。
三軍:古制天子置六軍,諸侯置屯軍。又稱軍置上、中、下三軍,或步,車、騎三軍。后為軍隊通稱。
簡短詩意賞析
總括全詩,人們突出地感到詩人矛盾的心理。他一方面對戰(zhàn)亂給百姓造成的苦難深表同情,一灑憂民之淚;另一方面他又鼓勵征人顧全大局,支持平叛戰(zhàn)爭,大抒憂國之情。這種極其痛苦的矛盾心情構(gòu)成了全詩凄慘與慷慨,沉痛與激昂交織在一起的格調(diào),這與杜甫“三吏”、“三別”的憂國憂民的情調(diào)極其相似。與這種格調(diào)相配合,這首詩形成了抑揚頓挫的結(jié)構(gòu)特點。中間十四句先抑后揚,最后四句先揚后抑,以抑煞尾,這種錯落有致的結(jié)構(gòu)與詩人的情緒吻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勸學》”的原文翻譯
2、“王維《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譯
3、“李白《司馬將軍歌》”的原文翻譯
4、“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灞岸》”的原文翻譯

《豫章行》
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guān)。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zhàn)斗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豫章行》譯文
北風吹著胡馬占據(jù)著汝州的魯陽關(guān)。
吳越新征集的兵馬冒著鄱陽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討胡虜。
吳地的官軍在上遼津渡水,黃云慘淡。
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白馬繞著旌旗,悲鳴追逐。
白楊為之蕭索,秋月為之慘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慣于與胡人打仗
但為了盡忠報主,掃滅敵頑,不惜戰(zhàn)斗犧牲。
其精誠可感,金石為開,豈能懼怕艱險?
樓船像長鯨一樣在水中飛馳,波濤洶涌,激蕩著落星灣。
我這一曲悲歌,就暫停到這里,再奏下去的話,三軍將士的頭發(fā)都要白了。
《豫章行》的注釋
豫章行:樂府舊題?!稑犯娂肪砣木砹杏凇断嗪透柁o·清調(diào)曲》,引《古今樂錄》曰:“《豫章行》。王僧度云《荀錄》所載《古白楊》一篇,今不傳。”
胡風:北風。代馬:代地(今山西東北與河北蔚縣一帶)所產(chǎn)的良馬。此指胡馬。
魯陽關(guān):戰(zhàn)國時稱魯關(guān),漢稱魯陽,在今河南魯山縣西南。傳說魯陽揮戈,日為之返之二舍,即此也。
吳兵:吳越之地的征調(diào)之兵士,泛指江南之兵。海:指鄱陽湖。
上遼津:在豫章郡建昌縣(今江西修水縣),縣中有潦水(即贛江)流過,入鄱陽湖。
呼天: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極端痛苦。
白馬:一作“百鳥”。
豫章山:泛指在豫章郡內(nèi)之山。
休明人:太平盛世時期的人。休明:美好清明。
閑:通“嫻”,嫻熟也。
兇頑:兇暴愚頑。亦指兇暴愚頑的人。
忘:一作“云”。憚:怕,畏懼。
樓船: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zhàn)船。亦代指水軍。
落星灣:即鄱陽湖西北之彭蠡灣,傳說有星墜此,故又名落星灣。
三軍:古制天子置六軍,諸侯置屯軍。又稱軍置上、中、下三軍,或步,車、騎三軍。后為軍隊通稱。
簡短詩意賞析
總括全詩,人們突出地感到詩人矛盾的心理。他一方面對戰(zhàn)亂給百姓造成的苦難深表同情,一灑憂民之淚;另一方面他又鼓勵征人顧全大局,支持平叛戰(zhàn)爭,大抒憂國之情。這種極其痛苦的矛盾心情構(gòu)成了全詩凄慘與慷慨,沉痛與激昂交織在一起的格調(diào),這與杜甫“三吏”、“三別”的憂國憂民的情調(diào)極其相似。與這種格調(diào)相配合,這首詩形成了抑揚頓挫的結(jié)構(gòu)特點。中間十四句先抑后揚,最后四句先揚后抑,以抑煞尾,這種錯落有致的結(jié)構(gòu)與詩人的情緒吻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勸學》”的原文翻譯
2、“王維《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譯
3、“李白《司馬將軍歌》”的原文翻譯
4、“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的原文翻譯
5、“李商隱《灞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悲青坂》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