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葛溪驛》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葛溪驛》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葛溪驛》原文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葛溪驛》譯文
一鉤殘月掛在天空,月色昏昏,漏聲滴答,黑夜正長;油燈忽明忽暗,寂寂地照著我的床。
體弱多病總是最早感覺到風霜的寒意,夢中回到了家鄉(xiāng),不覺遠隔千山萬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覺一片孤寂凄涼。
那凄切的鳴蟬聲傳入耳中,讓人心煩意亂;它緊抱著蕭疏的梧桐樹,樹上的葉子已經(jīng)半黃。
《葛溪驛》的注釋
葛溪:今江西省弋陽縣。
驛:驛站是古代官方設立的旅店。
缺月:不圓的月亮。
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未央:未盡。
明滅:忽明忽暗。
歲時:時光。
起:起來。
行人:詩人自指。
簡短詩意賞析
詩是一幅“驛站秋夜難眠圖”,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轉(zhuǎn)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加推進一層。尾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葛溪驛》譯文
一鉤殘月掛在天空,月色昏昏,漏聲滴答,黑夜正長;油燈忽明忽暗,寂寂地照著我的床。
體弱多病總是最早感覺到風霜的寒意,夢中回到了家鄉(xiāng),不覺遠隔千山萬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覺一片孤寂凄涼。
那凄切的鳴蟬聲傳入耳中,讓人心煩意亂;它緊抱著蕭疏的梧桐樹,樹上的葉子已經(jīng)半黃。
《葛溪驛》的注釋
葛溪:今江西省弋陽縣。
驛:驛站是古代官方設立的旅店。
缺月:不圓的月亮。
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未央:未盡。
明滅:忽明忽暗。
歲時:時光。
起:起來。
行人:詩人自指。
簡短詩意賞析
詩是一幅“驛站秋夜難眠圖”,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轉(zhuǎn)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加推進一層。尾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