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寄湘靈》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舞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寄湘靈》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寄湘靈》原文
《寄湘靈》
白居易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jīng)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yīng)憑欄干獨自愁。
《寄湘靈》譯文
思念的淚水流下,在嚴賽的空氣中瞬間凍結(jié)為冰。奔波途中,每次經(jīng)過地勢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忍不住回頭眺望,好像能夠看到遠在符離癡隨等著我的湘靈。
不論與你相距多遙遠,我都知道家鄉(xiāng)西樓上,有你孤獨的身影,倚在欄桿上憂愁遠眺。
《寄湘靈》的注釋
湘靈:是指作者青梅竹馬的至愛戀人,安徽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人。“湘靈”本是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遠游》中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句子:“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湘靈鼓瑟”由此成為一個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這個美麗的名字來代指他心目中難忘的初戀愛人,而特意隱去戀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凌:冒著,忍受。
遙知:意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憑:靠著。
欄干:竹木制成的遮攔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寄湘靈》
白居易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jīng)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yīng)憑欄干獨自愁。
《寄湘靈》譯文
思念的淚水流下,在嚴賽的空氣中瞬間凍結(jié)為冰。奔波途中,每次經(jīng)過地勢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忍不住回頭眺望,好像能夠看到遠在符離癡隨等著我的湘靈。
不論與你相距多遙遠,我都知道家鄉(xiāng)西樓上,有你孤獨的身影,倚在欄桿上憂愁遠眺。
《寄湘靈》的注釋
湘靈:是指作者青梅竹馬的至愛戀人,安徽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人。“湘靈”本是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遠游》中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句子:“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湘靈鼓瑟”由此成為一個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這個美麗的名字來代指他心目中難忘的初戀愛人,而特意隱去戀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凌:冒著,忍受。
遙知:意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憑:靠著。
欄干:竹木制成的遮攔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釋寶月《估客樂四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