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為大家整理了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酬樂天詠老見示》原文
《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雖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暉,依舊能夠幻化成霞,綺麗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的注釋
酬樂天:作詩酬答白居易。
顧:念,指考慮。
憐:憐惜,愛惜。
帶:腰帶。
頻減:多次縮緊。
冠:帽子。
廢書:丟下書本,指不看書。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醫(yī)的一種治療方法。
隨年:適應身老體衰的需要,這里指延長壽命。
諳(ān):熟悉。
閱人如閱川:意謂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語出陸機《嘆逝賦》:“悲夫,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閱,經歷。
幸:幸運,引申為優(yōu)點。
下此:指改變對衰老的憂慮心情。下,攻下,等于說“解決”、“領悟”。此,指“顧老”,對衰老的憂慮和擔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
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這里指晚霞。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fā)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tài)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雖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暉,依舊能夠幻化成霞,綺麗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的注釋
酬樂天:作詩酬答白居易。
顧:念,指考慮。
憐:憐惜,愛惜。
帶:腰帶。
頻減:多次縮緊。
冠:帽子。
廢書:丟下書本,指不看書。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醫(yī)的一種治療方法。
隨年:適應身老體衰的需要,這里指延長壽命。
諳(ān):熟悉。
閱人如閱川:意謂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語出陸機《嘆逝賦》:“悲夫,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閱,經歷。
幸:幸運,引申為優(yōu)點。
下此:指改變對衰老的憂慮心情。下,攻下,等于說“解決”、“領悟”。此,指“顧老”,對衰老的憂慮和擔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
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這里指晚霞。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fā)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tài)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的原文翻譯
2、“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原文翻譯
3、“柳宗元《嶺南江行》”的原文翻譯
4、“李白《將進酒》”的原文翻譯
5、“韓愈《晚春》”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徐錫麟《出塞》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