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次韻昌叔詠塵》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次韻昌叔詠塵》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次韻昌叔詠塵》原文
《次韻昌叔詠塵》
王安石
塵土輕揚(yáng)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萬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
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次韻昌叔詠塵》譯文
塵土輕輕揚(yáng)起而不能控制自己,(塵土)紛紛飛揚(yáng)都如萬物運(yùn)動因風(fēng)吹而起。
由地上翻滾飛起,猶如如萬縷煙霧,更是散布在人間各處重要的分岔路口。
全世界漫天煙塵讓疾馳奔走的路人瞇著眼睛,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夠清閑安坐于屋內(nèi)而揚(yáng)眉自得。
只有在江湖之上才能得到超然灑脫的生活,而江湖中的洶涌波濤讓我時時驚恐。
《次韻昌叔詠塵》的注釋
路岐:歧路,岔道。
睬目:瞇著眼睛。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fēng)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次韻昌叔詠塵》
王安石
塵土輕揚(yáng)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萬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
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次韻昌叔詠塵》譯文
塵土輕輕揚(yáng)起而不能控制自己,(塵土)紛紛飛揚(yáng)都如萬物運(yùn)動因風(fēng)吹而起。
由地上翻滾飛起,猶如如萬縷煙霧,更是散布在人間各處重要的分岔路口。
全世界漫天煙塵讓疾馳奔走的路人瞇著眼睛,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夠清閑安坐于屋內(nèi)而揚(yáng)眉自得。
只有在江湖之上才能得到超然灑脫的生活,而江湖中的洶涌波濤讓我時時驚恐。
《次韻昌叔詠塵》的注釋
路岐:歧路,岔道。
睬目:瞇著眼睛。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fēng)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