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曹植《七哀》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哀》原文
《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七哀》譯文
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灑下的光芒在樓上游移不定。
樓上有一位哀愁的婦人,正在悲哀的嘆息。
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
丈夫離開超過了十年,妾身常常一個人。
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塵般飄忽,妾身像是污濁的水中的淤泥。
浮塵和沉泥各自相異,什么時候才能相互匯合相互和諧?
可以的話,我愿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
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七哀》的注釋
七哀:該篇是閨怨詩,也可能借此“諷君”。七哀作為一種樂府新題,起于漢末。
流光:灑下的月光。
余哀:不盡的憂傷。
宕(dàng)子:蕩子。指離鄉(xiāng)外游,久而不歸之人。
逾:超過。
獨棲(qī):孤獨一個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塵。濁(zhuó):形容水中泥。“清”、“濁”二者本是一物。
?。壕颓辶?。沉:就濁了。比喻夫婦(或兄弟骨肉)本是一體,如今地位(勢)不同了。
逝:往。
君懷:指宕子的心。良:很久,早已。
簡短詩意賞析
詩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婦被遺棄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詩人有感于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愿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全詩處處從思婦的哀怨著筆,句句暗寓詩人的遭際,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意旨含蓄,筆致深婉,確有“情兼雅怨”的特點。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七哀》譯文
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灑下的光芒在樓上游移不定。
樓上有一位哀愁的婦人,正在悲哀的嘆息。
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
丈夫離開超過了十年,妾身常常一個人。
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塵般飄忽,妾身像是污濁的水中的淤泥。
浮塵和沉泥各自相異,什么時候才能相互匯合相互和諧?
可以的話,我愿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
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七哀》的注釋
七哀:該篇是閨怨詩,也可能借此“諷君”。七哀作為一種樂府新題,起于漢末。
流光:灑下的月光。
余哀:不盡的憂傷。
宕(dàng)子:蕩子。指離鄉(xiāng)外游,久而不歸之人。
逾:超過。
獨棲(qī):孤獨一個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塵。濁(zhuó):形容水中泥。“清”、“濁”二者本是一物。
?。壕颓辶?。沉:就濁了。比喻夫婦(或兄弟骨肉)本是一體,如今地位(勢)不同了。
逝:往。
君懷:指宕子的心。良:很久,早已。
簡短詩意賞析
詩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婦被遺棄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詩人有感于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愿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全詩處處從思婦的哀怨著筆,句句暗寓詩人的遭際,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意旨含蓄,筆致深婉,確有“情兼雅怨”的特點。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白居易《春詞》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