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書琵琶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煜《書琵琶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琵琶背》原文
《書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書琵琶背》譯文
她肩細(xì)若削成,幾乎纖麗到了難以承受數(shù)條絲帶的地步。
身上獨(dú)特的香味依然留在琵琶的鳳尾里,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里也還殘留著她懷抱時(shí)的余溫。
《書琵琶背》的注釋
琵琶: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
侁(shēn):行貌。肩如削: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勝:禁得起。絳:用絲編織的帶子。
天香:芳香的美稱。
鳳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鳳尾。
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作者為悼念亡妻昭惠皇后周娥皇而作的悼亡詩。此詩寫出了作者見物思人,回憶起妻子生前彈琵琶的樣子,表達(dá)了作者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全詩巧用想象、虛實(shí)結(jié)合等藝術(shù)手法,描寫細(xì)膩,生動(dòng)感人。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dòng)、用情真摯,風(fēng)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yuǎn)。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維《早春行》”的原文翻譯
2、“納蘭性德《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點(diǎn)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翻譯
5、“李白《長相思三首》”的原文翻譯

《書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書琵琶背》譯文
她肩細(xì)若削成,幾乎纖麗到了難以承受數(shù)條絲帶的地步。
身上獨(dú)特的香味依然留在琵琶的鳳尾里,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里也還殘留著她懷抱時(shí)的余溫。
《書琵琶背》的注釋
琵琶: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
侁(shēn):行貌。肩如削: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勝:禁得起。絳:用絲編織的帶子。
天香:芳香的美稱。
鳳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鳳尾。
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作者為悼念亡妻昭惠皇后周娥皇而作的悼亡詩。此詩寫出了作者見物思人,回憶起妻子生前彈琵琶的樣子,表達(dá)了作者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全詩巧用想象、虛實(shí)結(jié)合等藝術(shù)手法,描寫細(xì)膩,生動(dòng)感人。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dòng)、用情真摯,風(fēng)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yuǎn)。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維《早春行》”的原文翻譯
2、“納蘭性德《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點(diǎn)絳唇·蹴罷秋千》”的原文翻譯
5、“李白《長相思三首》”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吳文英《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