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女冠子·霞帔云發(fā)》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溫庭筠《女冠子·霞帔云發(fā)》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原文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
溫庭筠
霞帔云發(fā),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譯文
散開秀發(fā),好似披著一肩云霓,看鏡中的容顏如玉。細細地描畫粉黛,抹去眉間愁跡。團扇輕輕地擺,遮住欲吐的心語。垂下繡簾,難掩滿臉羞意。
我曾久久地佇立樓前,希望看到你的蹤跡。你為何還不來相會,叫人難忍花庵空寂。但愿有一天,我們將乘鳳凰攜游仙海,到那時再也不要別離。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的注釋
女冠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雙鳳翹”。雙調(diào)四十一字,上片五句兩仄韻、兩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霞帔(pèi):古代婦女的一種服飾,類似披肩,以紗羅制成。其形狀如彩虹繞過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垂一顆玉墜子。因其有云霞樣花紋,故名。道家常著此帔,故亦以“霞帔”稱道士服。云發(fā):像云一樣的鬢發(fā)。
鈿鏡:用金、銀、玉、貝等貴重物品鑲嵌的妝鏡。
愁眉:古代女子畫眉樣式的一種,此眉妝細而曲折,色較濃重,眉梢上翹。
遮語:以扇子遮著臉說話,言其害羞的情態(tài)。
羞:王國維輯本《金荃詞》作“笑”。
玉樓: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處,一說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處。
花洞:百花遍開的仙洞,道教稱神仙及道士的居處。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觀。
乘鸞:指成仙。鸞,仙人所乘坐的鸞鳳之類。
遺:遺棄。彊村本《金奩集》作“違”。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是借寫女道士的容貌、情態(tài)與動作來言情的,表面看起來全是鋪陳其外貌妝束,其實詞人是用物象的錯綜排比手法把客觀的景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運用自己的想象把它們貫穿起來,從而理解人物。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fēng)·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
溫庭筠
霞帔云發(fā),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譯文
散開秀發(fā),好似披著一肩云霓,看鏡中的容顏如玉。細細地描畫粉黛,抹去眉間愁跡。團扇輕輕地擺,遮住欲吐的心語。垂下繡簾,難掩滿臉羞意。
我曾久久地佇立樓前,希望看到你的蹤跡。你為何還不來相會,叫人難忍花庵空寂。但愿有一天,我們將乘鳳凰攜游仙海,到那時再也不要別離。
《女冠子·霞帔云發(fā)》的注釋
女冠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雙鳳翹”。雙調(diào)四十一字,上片五句兩仄韻、兩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霞帔(pèi):古代婦女的一種服飾,類似披肩,以紗羅制成。其形狀如彩虹繞過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垂一顆玉墜子。因其有云霞樣花紋,故名。道家常著此帔,故亦以“霞帔”稱道士服。云發(fā):像云一樣的鬢發(fā)。
鈿鏡:用金、銀、玉、貝等貴重物品鑲嵌的妝鏡。
愁眉:古代女子畫眉樣式的一種,此眉妝細而曲折,色較濃重,眉梢上翹。
遮語:以扇子遮著臉說話,言其害羞的情態(tài)。
羞:王國維輯本《金荃詞》作“笑”。
玉樓: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處,一說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處。
花洞:百花遍開的仙洞,道教稱神仙及道士的居處。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觀。
乘鸞:指成仙。鸞,仙人所乘坐的鸞鳳之類。
遺:遺棄。彊村本《金奩集》作“違”。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是借寫女道士的容貌、情態(tài)與動作來言情的,表面看起來全是鋪陳其外貌妝束,其實詞人是用物象的錯綜排比手法把客觀的景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運用自己的想象把它們貫穿起來,從而理解人物。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fēng)·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溫庭筠《河瀆神·河上望叢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