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玉壺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白《玉壺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玉壺吟》原文
《玉壺吟》
李白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shù)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玉壺吟》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權貴于赤墀之上。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我像東方朔一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于朝堂之內,而世人不識。我又像西施一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丑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丑。當是之時,我的得意和高興,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了。
《玉壺吟》的注釋
玉壺吟:李白自創(chuàng)歌行。據(jù)《世說新語·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队駢匾鳌芳匆源藶轭}。
烈士,壯士。
壯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淚。泗:鼻涕。漣:流不斷。兩句意為:酒后在秋月下拔劍起舞;忽然內心憤慨,高歌淚下。
鳳凰詔:據(jù)《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武帝石虎下詔時,坐在高臺上,讓木制的鳳凰銜著詔書往下飛。后稱皇帝的詔書為鳳詔。紫泥:甘肅武都縣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以封詔書。謁(yè):朝見。稱觴(shāng):舉杯。御筵:皇帝設的宴席。兩句意為:當初我奉詔入京朝見皇帝,登御宴舉杯暢飲。
揄(yú)揚:贊揚。九重: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萬乘(shèng)主:這里指唐玄宗。
謔(xuè)浪:戲謔不敬。赤墀(chí):皇宮中紅色的臺階。青瑣:刻有連瑣花紋并涂以青色的宮門。赤墀、青瑣,指宮廷。賢: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見皇帝。飛龍馬:古時皇帝有六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yǎng)的都是上等好馬。這里泛指宮中的良馬。敕(chì):皇帝的詔書。敕賜:皇帝的賞賜。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裝飾的馬鞭。這里泛指華貴的馬鞭。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善辭賦。后來關于他的傳說很多。他曾說:“古人隱居于深山,我卻認為宮殿中也可以隱居。”這里是以東方朔自喻。
大隱:舊時指隱居于朝廷。金門:又名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里指朝廷。謫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常用以自稱。
嚬:通“顰”。
蛾眉:古時稱美女。這里是作者自比。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抒寫了“壯心惜暮年”、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苦悶,并以丑女效顰為喻來表現(xiàn)自己鄙視權貴、恥與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詩人當時內心的抑郁和憤慨。全詩豪氣縱橫而不失之粗野,悲憤難平而不流于褊急,詩筆擒縱結合,亦放亦收,波瀾起伏,變化入神,文氣渾灝流轉,首尾呼應。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玉壺吟》
李白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shù)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玉壺吟》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權貴于赤墀之上。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我像東方朔一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于朝堂之內,而世人不識。我又像西施一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丑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丑。當是之時,我的得意和高興,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了。
《玉壺吟》的注釋
玉壺吟:李白自創(chuàng)歌行。據(jù)《世說新語·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队駢匾鳌芳匆源藶轭}。
烈士,壯士。
壯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淚。泗:鼻涕。漣:流不斷。兩句意為:酒后在秋月下拔劍起舞;忽然內心憤慨,高歌淚下。
鳳凰詔:據(jù)《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武帝石虎下詔時,坐在高臺上,讓木制的鳳凰銜著詔書往下飛。后稱皇帝的詔書為鳳詔。紫泥:甘肅武都縣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以封詔書。謁(yè):朝見。稱觴(shāng):舉杯。御筵:皇帝設的宴席。兩句意為:當初我奉詔入京朝見皇帝,登御宴舉杯暢飲。
揄(yú)揚:贊揚。九重: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萬乘(shèng)主:這里指唐玄宗。
謔(xuè)浪:戲謔不敬。赤墀(chí):皇宮中紅色的臺階。青瑣:刻有連瑣花紋并涂以青色的宮門。赤墀、青瑣,指宮廷。賢: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見皇帝。飛龍馬:古時皇帝有六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yǎng)的都是上等好馬。這里泛指宮中的良馬。敕(chì):皇帝的詔書。敕賜:皇帝的賞賜。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裝飾的馬鞭。這里泛指華貴的馬鞭。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善辭賦。后來關于他的傳說很多。他曾說:“古人隱居于深山,我卻認為宮殿中也可以隱居。”這里是以東方朔自喻。
大隱:舊時指隱居于朝廷。金門:又名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里指朝廷。謫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常用以自稱。
嚬:通“顰”。
蛾眉:古時稱美女。這里是作者自比。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抒寫了“壯心惜暮年”、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苦悶,并以丑女效顰為喻來表現(xiàn)自己鄙視權貴、恥與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詩人當時內心的抑郁和憤慨。全詩豪氣縱橫而不失之粗野,悲憤難平而不流于褊急,詩筆擒縱結合,亦放亦收,波瀾起伏,變化入神,文氣渾灝流轉,首尾呼應。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王維《西施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