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西施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王維《西施詠》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施詠》原文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詠》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tài)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西施詠》的注釋
西施:吳越春秋:越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成而獻于吳。
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浣紗:環(huán)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jīng)注:浣紗溪在荊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凈麗。
持謝:奉告。
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fā)現(xiàn)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fā)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人難于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fā)現(xiàn)后,大家才吃驚地感嘆艷羨;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婦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詠》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tài)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西施詠》的注釋
西施:吳越春秋:越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成而獻于吳。
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浣紗:環(huán)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jīng)注:浣紗溪在荊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凈麗。
持謝:奉告。
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fā)現(xiàn)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fā)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人難于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fā)現(xiàn)后,大家才吃驚地感嘆艷羨;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婦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昌齡《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譯
2、“王維《崔興宗寫真詠》”的原文翻譯
3、“周邦彥《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譯
5、“李白《古風·莊周夢胡蝶》”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不見》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