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讀書》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陸游《讀書》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原文
《讀書》
陸游
平生愛客如愛書,力雖不逮意有余。
門前車馬久掃跡,老病又與黃卷疏。
人情冷暖可無問,手不觸書吾自恨。
今年入秋風(fēng)雨頻,燈火得涼初可近。
年過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書生。
舊業(yè)雖衰猶不墜,夜窗父子讀書聲。
《讀書》譯文
平生愛好招待朋友就和喜愛書一樣,雖然有時招待不周但是心誠意滿。
已經(jīng)很久沒有客人來訪,身體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與書作伴。
人世間人情冷暖可以沒有,但是手不翻閱書籍卻會悔恨萬分。
今年入秋以來風(fēng)雨很頻繁,天氣寒涼靠近燈火讀書
已經(jīng)七十歲了眼睛還能看清,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這個愛讀書的老書生。
曾經(jīng)的事業(yè)雖然衰退但還未忘懷,夜晚窗戶里只傳出父子的讀書聲。
《讀書》的注釋
掃跡:見“掃跡”。
黃卷:書籍。
不墜:猶不失。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讀書》
陸游
平生愛客如愛書,力雖不逮意有余。
門前車馬久掃跡,老病又與黃卷疏。
人情冷暖可無問,手不觸書吾自恨。
今年入秋風(fēng)雨頻,燈火得涼初可近。
年過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書生。
舊業(yè)雖衰猶不墜,夜窗父子讀書聲。
《讀書》譯文
平生愛好招待朋友就和喜愛書一樣,雖然有時招待不周但是心誠意滿。
已經(jīng)很久沒有客人來訪,身體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與書作伴。
人世間人情冷暖可以沒有,但是手不翻閱書籍卻會悔恨萬分。
今年入秋以來風(fēng)雨很頻繁,天氣寒涼靠近燈火讀書
已經(jīng)七十歲了眼睛還能看清,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這個愛讀書的老書生。
曾經(jīng)的事業(yè)雖然衰退但還未忘懷,夜晚窗戶里只傳出父子的讀書聲。
《讀書》的注釋
掃跡:見“掃跡”。
黃卷:書籍。
不墜:猶不失。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張孝祥《鷓鴣天·上元啟醮》”的原文翻譯
2、“劉長卿《登馀干古縣城》”的原文翻譯
3、“杜荀鶴《田翁》”的原文翻譯
4、“李賀《傷心行》”的原文翻譯
5、“柳宗元《讀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陸九淵《讀書》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