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蘇軾《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原文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蘇軾
中秋天氣未應(yīng)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譯文
比起中秋時節(jié)的好天氣,下元日的天氣也并沒什么不同;無需用紅紗燈照著坐位的旁邊。
遠遠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橫鋪的一條白色絲絹;俯瞰樓下,水中倒映一輪明月,宛如橫臥的一幅浮圖畫卷。
扁舟短棹,尚未備妥,歸去三峽,尚待時日;然已約輕舟,泛舟五湖,可擬當下。
借問諸位,今日登臨,風景絕佳;可是,明年今日,誰還會憶起,我這位太守呢?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的注釋
匹素:白色絲絹。
短棹:劃船用的小槳。
為問:借問,請問。
使君:蘇軾自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蘇軾
中秋天氣未應(yīng)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譯文
比起中秋時節(jié)的好天氣,下元日的天氣也并沒什么不同;無需用紅紗燈照著坐位的旁邊。
遠遠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橫鋪的一條白色絲絹;俯瞰樓下,水中倒映一輪明月,宛如橫臥的一幅浮圖畫卷。
扁舟短棹,尚未備妥,歸去三峽,尚待時日;然已約輕舟,泛舟五湖,可擬當下。
借問諸位,今日登臨,風景絕佳;可是,明年今日,誰還會憶起,我這位太守呢?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的注釋
匹素:白色絲絹。
短棹:劃船用的小槳。
為問:借問,請問。
使君:蘇軾自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郊《游終南山》”的原文翻譯
2、“常建《戲題湖上》”的原文翻譯
3、“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柳花詞三首》”的原文翻譯
5、“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賀知章《詠柳》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