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禿山》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禿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禿山》原文
《禿山》
王安石
吏役滄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禿誰使,鄉(xiāng)人語其由。
一狙山上鳴,一狙從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
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
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
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
攘爭取一飽,豈暇議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嚙,一毛不得留。
狙雖巧過人,不善操鋤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顧無所投。
生生未云已,歲晚將安謀?
《禿山》譯文
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見海中有座小山,就暫時拋錨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禿,本地人詳細(xì)告訴我其中根由。
當(dāng)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鳴叫,又有只雌猴跟隨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孫輩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發(fā)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頂,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個個吃得肥胖,山卻被侵奪摧殘不休。
它們你爭我搶以求一飽,哪里顧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難過,小猴子也已發(fā)愁。
山漸漸被啃嚼一盡,光禿禿一毛不留。
猴子雖然機(jī)巧過人,卻不會手持農(nóng)具耕田種收。
它們喜歡吃的是果實谷類,只知把現(xiàn)成的東西享受。
可嘆這山處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無處可投。
猴子們生殖沒個窮盡,將來怎么善后?
《禿山》的注釋
禿山:光禿禿的山,沒有草木樹林。
吏役:因公出外。
滄海:大海。
瞻:看見。
鄉(xiāng)人:當(dāng)?shù)氐娜恕?br />
狙:猴子。
相匹:指男女相配。
根實:植物的根和果實。
侵牟(móu):侵奪。
攘(rǎng)爭:爭奪。
藏收:收藏保留。
稍稍:漸漸。
咋嚙(zǎ niè):啃嚼。
鋤耰(yōu):農(nóng)具。
偷:茍且。
生生:繁殖不停。
云已:休止。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禿山》
王安石
吏役滄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禿誰使,鄉(xiāng)人語其由。
一狙山上鳴,一狙從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
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
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
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
攘爭取一飽,豈暇議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嚙,一毛不得留。
狙雖巧過人,不善操鋤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顧無所投。
生生未云已,歲晚將安謀?
《禿山》譯文
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見海中有座小山,就暫時拋錨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禿,本地人詳細(xì)告訴我其中根由。
當(dāng)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鳴叫,又有只雌猴跟隨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孫輩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發(fā)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頂,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個個吃得肥胖,山卻被侵奪摧殘不休。
它們你爭我搶以求一飽,哪里顧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難過,小猴子也已發(fā)愁。
山漸漸被啃嚼一盡,光禿禿一毛不留。
猴子雖然機(jī)巧過人,卻不會手持農(nóng)具耕田種收。
它們喜歡吃的是果實谷類,只知把現(xiàn)成的東西享受。
可嘆這山處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無處可投。
猴子們生殖沒個窮盡,將來怎么善后?
《禿山》的注釋
禿山:光禿禿的山,沒有草木樹林。
吏役:因公出外。
滄海:大海。
瞻:看見。
鄉(xiāng)人:當(dāng)?shù)氐娜恕?br />
狙:猴子。
相匹:指男女相配。
根實:植物的根和果實。
侵牟(móu):侵奪。
攘(rǎng)爭:爭奪。
藏收:收藏保留。
稍稍:漸漸。
咋嚙(zǎ niè):啃嚼。
鋤耰(yōu):農(nóng)具。
偷:茍且。
生生:繁殖不停。
云已:休止。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納蘭性德《憶秦娥·山重疊》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