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秋鶯》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煜《秋鶯》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鶯》原文
《秋鶯》
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秋鶯》譯文
黃鶯啊黃鶯,你怎么還不知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寒秋時節(jié)了,為什么還在這深暗的樹林里獨自翱翔呢?
側著耳朵仔細聆聽老鶯的鳴叫聲,但始終聽不明白它在鳴叫著什么,看著它飛向空中,漸漸變成深黃色的一點,不見了蹤影。
我和這老鶯一樣,與這世事相背,遲鈍笨拙,雖然鳴聲依舊,但是已經(jīng)不連貫了,破碎不堪。
黃鶯啊,你莫要留戀深暗的樹林,趕快歸南避寒去吧,樹林里有什么好處呢?露水蓼花,讓人心生凄冷,心里發(fā)愁。
《秋鶯》的注釋
殘鶯:本指晚春的鶯啼,這里乃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賦一物》曰:“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xù)……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何事:嗔怪自詰的聲口,悔恨自家為何不識時務。然欲致這層妙悟,必先明作者殘鶯自況,托物言志的寫法,則“秋”字也非閑文,讀詩不可不察。
老舌百般:猶“老舌百囀”。聽(tìng):出句煞尾字,去聲,仄?!镀剿崱穼?ldquo;二十五徑”。
棲遲:游息,隱遁?!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詩集傳》:“棲遲,游息也。”背世:與世俗主流相左。三國魏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悲魯:指亡國之痛?!妒酚?middot;孔子世家》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獲異獸于野,孔子視之曰:“麟也。”因悲傷地嘆息:“吾道窮矣。”以為魯國將亡,于是作《春秋》以記魯國歷史,上起隱公元年,下訖哀公十四年,總計十二公242年間的大事。
“瀏亮”一句:用王子晉故事抒寫出世之想?!逗鬂h書》卷八二注引劉向《列仙傳》:“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風鳴。游伊溶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瀏亮,樂聲清脆明朗,西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李善注:“瀏亮,清明之稱。”碎,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宋歐陽修《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宋黃庭堅《和仲謀夜中有感》:“紙窗驚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瑯璫。”“碎”字用得極為響亮,極為驚心,又極為哽咽,飽含詩人難以言表的痛楚。緱(gōu):即緱氏山,在河南偃師。
留連:留戀不止,依戀不舍。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露華:露水,露珠。唐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蓼花:蓼是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花淡紅色或白色,葉味辛香,古人用來作調(diào)味品,也可以入藥。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詠物詩寫一只黃鶯在深秋時節(jié)還未南飛避寒,勸其不要在此處留戀,應當盡快南歸,表現(xiàn)出李煜對殘酷的政治斗爭的懼怕和對自己處境的擔優(yōu)。全詩托物言志,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xiàn)了生活的苦楚,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悲憫,教人神思黯然。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秋鶯》
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秋鶯》譯文
黃鶯啊黃鶯,你怎么還不知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寒秋時節(jié)了,為什么還在這深暗的樹林里獨自翱翔呢?
側著耳朵仔細聆聽老鶯的鳴叫聲,但始終聽不明白它在鳴叫著什么,看著它飛向空中,漸漸變成深黃色的一點,不見了蹤影。
我和這老鶯一樣,與這世事相背,遲鈍笨拙,雖然鳴聲依舊,但是已經(jīng)不連貫了,破碎不堪。
黃鶯啊,你莫要留戀深暗的樹林,趕快歸南避寒去吧,樹林里有什么好處呢?露水蓼花,讓人心生凄冷,心里發(fā)愁。
《秋鶯》的注釋
殘鶯:本指晚春的鶯啼,這里乃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賦一物》曰:“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xù)……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何事:嗔怪自詰的聲口,悔恨自家為何不識時務。然欲致這層妙悟,必先明作者殘鶯自況,托物言志的寫法,則“秋”字也非閑文,讀詩不可不察。
老舌百般:猶“老舌百囀”。聽(tìng):出句煞尾字,去聲,仄?!镀剿崱穼?ldquo;二十五徑”。
棲遲:游息,隱遁?!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詩集傳》:“棲遲,游息也。”背世:與世俗主流相左。三國魏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悲魯:指亡國之痛?!妒酚?middot;孔子世家》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獲異獸于野,孔子視之曰:“麟也。”因悲傷地嘆息:“吾道窮矣。”以為魯國將亡,于是作《春秋》以記魯國歷史,上起隱公元年,下訖哀公十四年,總計十二公242年間的大事。
“瀏亮”一句:用王子晉故事抒寫出世之想?!逗鬂h書》卷八二注引劉向《列仙傳》:“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風鳴。游伊溶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瀏亮,樂聲清脆明朗,西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李善注:“瀏亮,清明之稱。”碎,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宋歐陽修《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宋黃庭堅《和仲謀夜中有感》:“紙窗驚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瑯璫。”“碎”字用得極為響亮,極為驚心,又極為哽咽,飽含詩人難以言表的痛楚。緱(gōu):即緱氏山,在河南偃師。
留連:留戀不止,依戀不舍。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露華:露水,露珠。唐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蓼花:蓼是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花淡紅色或白色,葉味辛香,古人用來作調(diào)味品,也可以入藥。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詠物詩寫一只黃鶯在深秋時節(jié)還未南飛避寒,勸其不要在此處留戀,應當盡快南歸,表現(xiàn)出李煜對殘酷的政治斗爭的懼怕和對自己處境的擔優(yōu)。全詩托物言志,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xiàn)了生活的苦楚,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悲憫,教人神思黯然。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三》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