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為大家整理了段克己《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原文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
段克己
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云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
長戈裊,飛鳥絕。原厭肉,川流血。嘆人生此際,動成長別?;厥子窠虼荷纾駲讵q掛當時月,更西來、流水繞城根,空嗚咽。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譯文
塞外的元兵,奔馳南下;長安五陵旁的樹木都失去了顏色,云霧陰沉地籠罩者,軍鼓的聲音震耳欲聾,似要穿裂天地。險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將們束手無策。漸漸戰(zhàn)爭的烽煙,直彌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籠罩在了宮殿之上。
揮動著長戈,戰(zhàn)場上連飛鳥都滅絕了;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山川在流血。悲嘆人生的這個時候,動不動就會親人、朋友間彼此永別?;仡^看那開封城外的玉津園,春天剛剛來到,雕花的欄桿猶掛著一輪新月。更有那西來的流水環(huán)繞著城墻,獨自悲愴地嗚咽著。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的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始為《上江虹》,原為吳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雙調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塞馬:同賽(saì)馬,塞外的騎兵。指元軍。五陵:長安北有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這里用來指北宋、金都城汴梁。
鼓鼙:鼓,大骨;鼙(pí),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
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勢險固。古人稱函谷關之險,二萬人可以抵擋一百萬。這句說:險固的河山都被一一攻破。
籌策:計謀策劃。
煙塵:戰(zhàn)爭的烽煙。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闕:籠罩在宮殿之上。比喻國家滅亡。金闕,宮闕。
長戈裊:揮動長戈。戈,古代兵器。裊(niǎo),搖曳。
原厭肉:厭同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厭,通“饜”(yàn),飽足。
動成長別:動輒就會彼此永別。
玉津:園名,在開封南門外。
雕欄:雕花的欄干。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寫塞馬南來的兇殘與金朝君臣將帥的昏庸無能導致亡國。下片寫亡國之慘狀和自己的心靈感受。全詞寫兵禍以實錄,用史筆也;寫悲感移情于景,用筆空靈。詞情激憤,悲壯沉重。
作者簡介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詞曲,有《遁齋樂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
段克己
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云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
長戈裊,飛鳥絕。原厭肉,川流血。嘆人生此際,動成長別?;厥子窠虼荷纾駲讵q掛當時月,更西來、流水繞城根,空嗚咽。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譯文
塞外的元兵,奔馳南下;長安五陵旁的樹木都失去了顏色,云霧陰沉地籠罩者,軍鼓的聲音震耳欲聾,似要穿裂天地。險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將們束手無策。漸漸戰(zhàn)爭的烽煙,直彌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籠罩在了宮殿之上。
揮動著長戈,戰(zhàn)場上連飛鳥都滅絕了;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山川在流血。悲嘆人生的這個時候,動不動就會親人、朋友間彼此永別?;仡^看那開封城外的玉津園,春天剛剛來到,雕花的欄桿猶掛著一輪新月。更有那西來的流水環(huán)繞著城墻,獨自悲愴地嗚咽著。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的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始為《上江虹》,原為吳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雙調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塞馬:同賽(saì)馬,塞外的騎兵。指元軍。五陵:長安北有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這里用來指北宋、金都城汴梁。
鼓鼙:鼓,大骨;鼙(pí),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
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勢險固。古人稱函谷關之險,二萬人可以抵擋一百萬。這句說:險固的河山都被一一攻破。
籌策:計謀策劃。
煙塵:戰(zhàn)爭的烽煙。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闕:籠罩在宮殿之上。比喻國家滅亡。金闕,宮闕。
長戈裊:揮動長戈。戈,古代兵器。裊(niǎo),搖曳。
原厭肉:厭同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厭,通“饜”(yàn),飽足。
動成長別:動輒就會彼此永別。
玉津:園名,在開封南門外。
雕欄:雕花的欄干。
簡短詩意賞析
上片寫塞馬南來的兇殘與金朝君臣將帥的昏庸無能導致亡國。下片寫亡國之慘狀和自己的心靈感受。全詞寫兵禍以實錄,用史筆也;寫悲感移情于景,用筆空靈。詞情激憤,悲壯沉重。
作者簡介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詞曲,有《遁齋樂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晏幾道《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遍》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