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詩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王梵志《詩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二首》原文
《詩二首》
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詩二首》譯文
我有一個處世的法寶,它的價值堪比百匹白色的熟絹。
就是與人打架就服氣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縣衙里告狀。
別人騎著一匹大馬,獨獨我一個人坐頭小驢。
回頭看到了挑柴的漢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許多。
《詩二首》的注釋
方便:此處意為處世法寶。
練:白色的熟絹。
相打:相互毆打,打架之意。
伏:即“服”,服氣,甘愿。
縣:縣衙。
獨:單獨一人。
跨:橫跨,乘坐。
回顧:回頭看。
擔(dān):用肩膀挑。
漢:男子的俗稱。
心下:心里。
較些子:差不多,過得去。些子,一點兒,少許。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真實地或略帶夸張地寫出了世人行為和心理上的某種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這首詩可作兩種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經(jīng)的、勸喻的,又可以讀為揶揄的、諷刺的。但作正面理會則淺,作反面理會則妙不可言。這首詩作勸人知足看便淺,作中庸者的漫畫象看,則惟妙惟肖。
作者簡介
王梵志,衛(wèi)州黎陽人。約唐初數(shù)十年間在世。幼時家境尚殷富,多讀詩書,曾有妻室兒女,中年后家業(yè)敗落,遂皈信佛教。晚況蕭條,享年逾七十。喜作詩宣弘佛理,勸誡世人,多用村言俚語,唐時民間流傳頗廣。有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詩二首》
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詩二首》譯文
我有一個處世的法寶,它的價值堪比百匹白色的熟絹。
就是與人打架就服氣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縣衙里告狀。
別人騎著一匹大馬,獨獨我一個人坐頭小驢。
回頭看到了挑柴的漢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許多。
《詩二首》的注釋
方便:此處意為處世法寶。
練:白色的熟絹。
相打:相互毆打,打架之意。
伏:即“服”,服氣,甘愿。
縣:縣衙。
獨:單獨一人。
跨:橫跨,乘坐。
回顧:回頭看。
擔(dān):用肩膀挑。
漢:男子的俗稱。
心下:心里。
較些子:差不多,過得去。些子,一點兒,少許。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真實地或略帶夸張地寫出了世人行為和心理上的某種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這首詩可作兩種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經(jīng)的、勸喻的,又可以讀為揶揄的、諷刺的。但作正面理會則淺,作反面理會則妙不可言。這首詩作勸人知足看便淺,作中庸者的漫畫象看,則惟妙惟肖。
作者簡介
王梵志,衛(wèi)州黎陽人。約唐初數(shù)十年間在世。幼時家境尚殷富,多讀詩書,曾有妻室兒女,中年后家業(yè)敗落,遂皈信佛教。晚況蕭條,享年逾七十。喜作詩宣弘佛理,勸誡世人,多用村言俚語,唐時民間流傳頗廣。有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的原文翻譯
2、“柳永《甘草子·秋暮》”的原文翻譯
3、“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的原文翻譯
4、“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原文翻譯
5、“王昌齡《閨怨》”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邵雍《心安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