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柳敬亭傳》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文言文
文言文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黃宗羲《柳敬亭傳》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柳敬亭傳》原文
《柳敬亭傳》
黃宗羲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shù)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yè)。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xiāng)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fā)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柳敬亭傳》譯文
我讀了《東亭夢華錄》和《武林舊事記》兩部宋人筆記,知道當時說書藝人多達數(shù)十人。從那時以后,說書芑人的姓名就不為人們所知;僅在近幾年人們才共同稱贊柳敬亭的說書技藝。
柳敬亭,是揚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歲時,因蠻狠兇悍強橫刁鉆,觸犯刑法應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給人說書,那時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后來,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后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于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然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所說人物的性格情態(tài),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像優(yōu)孟那樣善于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然后才能夠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就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勤學苦練反復思考,過了一個月就前往莫后光處。莫后光說:“你說書,能夠使人歡快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說:“你說書,能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贊嘆地說:“你還沒有說話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xiàn)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超過一般技藝了。”從此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金陵說書,聲名顯揚于達官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上,在悠閑亭閣的獨坐之中,人們爭著延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
寧南候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結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紹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認為與柳敬亭相見太晚,便讓柳亭參與決定軍中機密大事。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說書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謀篇潤色詞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左良玉都不滿意??墒橇こS枚渎牭淖炖镎f的,從斜陋里巷的俗語常談中引來,沒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時南明朝中群臣都畏左良玉,聽說他派人來,無不傾倒以恭之禮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稱呼他柳將軍,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你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說:“這人是過去和我們一起說書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貴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也差不多花費光了,又像昔日一樣貧困,于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yè)。柳敬亭在軍中時間很長,那些強橫狡詐不守法的人、殺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離失所悲歡離合的事、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眾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經(jīng)??吹铰牭降模恐v一詞一語,讓人聽起來有的像刀槍碰撞鐵騎突圍,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像狂風怒號久雨泣訴,鳥鵲悲鳴群獸驚駭,使人立即產(chǎn)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其藝術造詣已不是莫后光的話所能說盡的了。
《柳敬亭傳》的注釋
柳敬亭:名逢春,明末以說書負盛名的愛國藝人。
《東京夢華錄》:南宋孟元老著,10卷。宋南渡后,元老追憶昔日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繁華的景況而作此書。書中記敘當時汴京的城市面貌、物產(chǎn)、風土習俗等,具有史料價值?!段淞峙f事記》:今通行本名《武林舊事》,南宋周密著,10卷。書為作者入元后追憶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舊事而作,其中對宮廷典型以及民俗、物產(chǎn)、說唱藝人等均有較詳?shù)挠浭?。武林:西湖西北面的山名,過去常借代杭州。
演史小說者:說唱藝人。宋時民間文藝有說話(講故事)包括小說、談經(jīng)、講史、說渾話等,其中以小說、講史二者影響較大。演:表演,說唱。
揚:揚州府。府治在現(xiàn)在江蘇揚州市。泰州:今江蘇泰州市,當時屬揚州府。
獷悍:査狠四悍。無賴:強橫刁鉆。
之盱眙市中:到盱眙街市里。之:往。盱眙:縣名,在江蘇西部(江北),東臨洪澤湖。
傾動:傾倒打動。
過江:渡過長江到江南。
云間:松江府的別稱。府治在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
機變:機智靈活。
以其技鳴: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鳴:指傳揚有名。
句(gōu)性情:勾畫出所講說人物的性格感情。句,同勾。
習方俗:研習各地方的風土人情。
優(yōu)孟:優(yōu)伶名孟,春秋時楚國人。楚國宰相孫叔敖死,其子窮,砍柴為生。優(yōu)孟著孫叔敖衣冠,模仿其神態(tài),潛心研習,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向楚莊王祝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仍想請做宰相。優(yōu)孟趁機述說孫叔敖之子生活貧困,使楚莊王感動而賞其封地。事見《史記·滑稽列傳》。
得志:遂心,達到目的,此指有所成就。
退:退回來,此指回到家中。凝神:聚精會神。定氣:專心致志。
簡練:用心練習,勤學苦練。簡,精心選擇。描摩:用心探索,反復思考。
期月:一整月,一個月。詣:前往。
歡咍(hāi):歡快。咍,喜悅。嗢(wà)噱(jué):大笑不止。
慷慨:感慨悲嘆。涕泣:痛哭流涕。
喟(kuì)然:嘆息的樣子,此指贊嘆不已。
哀樂:哀傷歡樂。具乎其前:表現(xiàn)在發(fā)聲之前。具,有,此指出現(xiàn)。
進乎技:超過一般技藝,此指到了精妙的程度,達到神奇的境界。
杭:杭州。
金陵:南京。
名:聲名。達:顯揚??N紳間:指達官貴人之中。
華堂:豪華的大廳。旅會:盛大的集會。旅,眾。
閑亭:指悠閑的亭閣。
爭:爭著。延:延請。奏:表演。
稱善:稱贊說好,滿足贊好。
寧南:左良玉,字昆山,明末山東臨清人。先率軍在寧東與清軍作戰(zhàn),升總兵官。其后在河南一帶與張獻忠、李自成起義軍作戰(zhàn)。南下駐武昌,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時晉封為寧南侯。
皖帥;指安徽提督杜宏域,和柳敬亭是故交。結歡:交歡,結交。
致:送,此指介紹。幕府:武將術門。軍隊出征用帳幕,故稱將軍的府署為幕府。
參機密:參與決定軍中的秘密大事。
目:名詞用作動詞,看。
不知書: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
文檄:古代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設意修詞:立意謀篇,潤色詞句。
援古證今:引用古事或古書,以證明當今的人事。
耳剽(piāo)口熟:耳朵經(jīng)常聽到的,嘴里經(jīng)常說的。
委巷活套:僻陋里巷里的俗語常談。
加禮:以恭敬之禮接待。
宰執(zhí):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明朝大學士為宰相職。執(zhí)指掌管政務。
市井:街市。小人:地位低下的人。爾汝:親呢不分被此,以你我相稱。
故:過去。儕(chái):輩。
亡何:同無何,不久。國變:指明朝覆滅。
喪失:消耗。略盡:差不多光了。
理其故業(yè):重操舊業(yè)。
豪猾:強橫狡詐,不守法紀的人。
亡命:改換名姓,逃亡在外。
流離遇合:流離失所,悲歡離合。
五方:東西南北中,指各地。土音:方言。
好尚:指所愛好所崇尚。
習見習聞:經(jīng)??吹胶吐牭降摹?br />
一聲:指一詞一語。
如刀劍鐵騎:像刀槍劍戟碰撞,帶甲騎兵突圍,形容聲調剛勁。
颯然:颯颯地作響。浮空:騰空而起。
鳥悲獸駭:鳥鵲悲鳴,群獸驚駭。
檀板之聲無色:指把伴奏的聲音壓下去,即聽不清伴奏的樂聲。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代歌舞用以節(jié)樂,后來用為伴奏。
可盡者:指莫后光所說的那種境界。
簡短詩意賞析
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交代柳敬亭說書技藝的精湛和在人民群眾中的深遠影響,第二段介紹柳敬亭走上說書道路的經(jīng)過,以及演技提高的過程;第三段寫柳敬亭為左良玉所賞識,傾動朝野;第四段寫明亡后柳敬亭重操舊業(yè),其說書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jīng)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柳敬亭傳》
黃宗羲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shù)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yè)。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xiāng)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fā)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柳敬亭傳》譯文
我讀了《東亭夢華錄》和《武林舊事記》兩部宋人筆記,知道當時說書藝人多達數(shù)十人。從那時以后,說書芑人的姓名就不為人們所知;僅在近幾年人們才共同稱贊柳敬亭的說書技藝。
柳敬亭,是揚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歲時,因蠻狠兇悍強橫刁鉆,觸犯刑法應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給人說書,那時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后來,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后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于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然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所說人物的性格情態(tài),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像優(yōu)孟那樣善于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然后才能夠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就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勤學苦練反復思考,過了一個月就前往莫后光處。莫后光說:“你說書,能夠使人歡快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說:“你說書,能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后光贊嘆地說:“你還沒有說話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xiàn)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超過一般技藝了。”從此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金陵說書,聲名顯揚于達官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上,在悠閑亭閣的獨坐之中,人們爭著延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
寧南候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結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紹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認為與柳敬亭相見太晚,便讓柳亭參與決定軍中機密大事。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說書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謀篇潤色詞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左良玉都不滿意??墒橇こS枚渎牭淖炖镎f的,從斜陋里巷的俗語常談中引來,沒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時南明朝中群臣都畏左良玉,聽說他派人來,無不傾倒以恭之禮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稱呼他柳將軍,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你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說:“這人是過去和我們一起說書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貴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也差不多花費光了,又像昔日一樣貧困,于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yè)。柳敬亭在軍中時間很長,那些強橫狡詐不守法的人、殺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離失所悲歡離合的事、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眾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經(jīng)??吹铰牭降模恐v一詞一語,讓人聽起來有的像刀槍碰撞鐵騎突圍,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像狂風怒號久雨泣訴,鳥鵲悲鳴群獸驚駭,使人立即產(chǎn)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其藝術造詣已不是莫后光的話所能說盡的了。
《柳敬亭傳》的注釋
柳敬亭:名逢春,明末以說書負盛名的愛國藝人。
《東京夢華錄》:南宋孟元老著,10卷。宋南渡后,元老追憶昔日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繁華的景況而作此書。書中記敘當時汴京的城市面貌、物產(chǎn)、風土習俗等,具有史料價值?!段淞峙f事記》:今通行本名《武林舊事》,南宋周密著,10卷。書為作者入元后追憶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舊事而作,其中對宮廷典型以及民俗、物產(chǎn)、說唱藝人等均有較詳?shù)挠浭?。武林:西湖西北面的山名,過去常借代杭州。
演史小說者:說唱藝人。宋時民間文藝有說話(講故事)包括小說、談經(jīng)、講史、說渾話等,其中以小說、講史二者影響較大。演:表演,說唱。
揚:揚州府。府治在現(xiàn)在江蘇揚州市。泰州:今江蘇泰州市,當時屬揚州府。
獷悍:査狠四悍。無賴:強橫刁鉆。
之盱眙市中:到盱眙街市里。之:往。盱眙:縣名,在江蘇西部(江北),東臨洪澤湖。
傾動:傾倒打動。
過江:渡過長江到江南。
云間:松江府的別稱。府治在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
機變:機智靈活。
以其技鳴: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鳴:指傳揚有名。
句(gōu)性情:勾畫出所講說人物的性格感情。句,同勾。
習方俗:研習各地方的風土人情。
優(yōu)孟:優(yōu)伶名孟,春秋時楚國人。楚國宰相孫叔敖死,其子窮,砍柴為生。優(yōu)孟著孫叔敖衣冠,模仿其神態(tài),潛心研習,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向楚莊王祝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仍想請做宰相。優(yōu)孟趁機述說孫叔敖之子生活貧困,使楚莊王感動而賞其封地。事見《史記·滑稽列傳》。
得志:遂心,達到目的,此指有所成就。
退:退回來,此指回到家中。凝神:聚精會神。定氣:專心致志。
簡練:用心練習,勤學苦練。簡,精心選擇。描摩:用心探索,反復思考。
期月:一整月,一個月。詣:前往。
歡咍(hāi):歡快。咍,喜悅。嗢(wà)噱(jué):大笑不止。
慷慨:感慨悲嘆。涕泣:痛哭流涕。
喟(kuì)然:嘆息的樣子,此指贊嘆不已。
哀樂:哀傷歡樂。具乎其前:表現(xiàn)在發(fā)聲之前。具,有,此指出現(xiàn)。
進乎技:超過一般技藝,此指到了精妙的程度,達到神奇的境界。
杭:杭州。
金陵:南京。
名:聲名。達:顯揚??N紳間:指達官貴人之中。
華堂:豪華的大廳。旅會:盛大的集會。旅,眾。
閑亭:指悠閑的亭閣。
爭:爭著。延:延請。奏:表演。
稱善:稱贊說好,滿足贊好。
寧南:左良玉,字昆山,明末山東臨清人。先率軍在寧東與清軍作戰(zhàn),升總兵官。其后在河南一帶與張獻忠、李自成起義軍作戰(zhàn)。南下駐武昌,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時晉封為寧南侯。
皖帥;指安徽提督杜宏域,和柳敬亭是故交。結歡:交歡,結交。
致:送,此指介紹。幕府:武將術門。軍隊出征用帳幕,故稱將軍的府署為幕府。
參機密:參與決定軍中的秘密大事。
目:名詞用作動詞,看。
不知書: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
文檄:古代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設意修詞:立意謀篇,潤色詞句。
援古證今:引用古事或古書,以證明當今的人事。
耳剽(piāo)口熟:耳朵經(jīng)常聽到的,嘴里經(jīng)常說的。
委巷活套:僻陋里巷里的俗語常談。
加禮:以恭敬之禮接待。
宰執(zhí):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明朝大學士為宰相職。執(zhí)指掌管政務。
市井:街市。小人:地位低下的人。爾汝:親呢不分被此,以你我相稱。
故:過去。儕(chái):輩。
亡何:同無何,不久。國變:指明朝覆滅。
喪失:消耗。略盡:差不多光了。
理其故業(yè):重操舊業(yè)。
豪猾:強橫狡詐,不守法紀的人。
亡命:改換名姓,逃亡在外。
流離遇合:流離失所,悲歡離合。
五方:東西南北中,指各地。土音:方言。
好尚:指所愛好所崇尚。
習見習聞:經(jīng)??吹胶吐牭降摹?br />
一聲:指一詞一語。
如刀劍鐵騎:像刀槍劍戟碰撞,帶甲騎兵突圍,形容聲調剛勁。
颯然:颯颯地作響。浮空:騰空而起。
鳥悲獸駭:鳥鵲悲鳴,群獸驚駭。
檀板之聲無色:指把伴奏的聲音壓下去,即聽不清伴奏的樂聲。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代歌舞用以節(jié)樂,后來用為伴奏。
可盡者:指莫后光所說的那種境界。
簡短詩意賞析
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交代柳敬亭說書技藝的精湛和在人民群眾中的深遠影響,第二段介紹柳敬亭走上說書道路的經(jīng)過,以及演技提高的過程;第三段寫柳敬亭為左良玉所賞識,傾動朝野;第四段寫明亡后柳敬亭重操舊業(yè),其說書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jīng)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韓愈《柳州羅池廟碑》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