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涌金亭示同游諸君》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元好問《涌金亭示同游諸君》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原文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元好問
太行元氣老不死,上與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鰲昂頭西入海,突兀已過余坡陀。
我從汾晉來,山之面目腹背皆經(jīng)過。
濟源盤谷非不佳,煙景獨覺蘇門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萬古留山阿。
觱拂濼水源,淵淪晉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黿。
水妃簸弄明月璣,地藏發(fā)泄天不訶。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錦十里翻風(fēng)荷。
我來適與風(fēng)雨會,世界三日漫兜羅。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長哦!
今朝一洗眾峰出,千鬟萬髻高峨峨。
空青斷石壁,微茫散煙蘿。
山陽十月未搖落,翠蕤云旓相蕩摩。
云煙故為出濃淡,魚鳥似欲留婆娑。
石間仙人跡,石爛跡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龍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殺孫公和。
長安城頭烏尾訛,并州少年夜枕戈。
舉杯為問謝安石,蒼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樂矣君其歌!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譯文
大行山偉大精神永遠不會老死,頂峰與天界劃分出疆域和山河,
就好像巨龜一樣昂頭跨入大海,又高高地翻越多少座高岡斜坡。
我從那古晉國的汾水之畔走來,巍巍太行的前后左右全都經(jīng)過。
濟源縣的盤谷風(fēng)景并不是不好,要論云煙景致還是蘇門山最多。
看這涌金亭下面的百泉水,像一只海眼千萬年留在山窩。
它噴涌而出像是濼水的源頭,它浪花飛轉(zhuǎn)像是晉水的余波。
它聲如云雷像是包藏著鬼怪,它穴窟深邃像是隱藏著龍蛇。
仿佛仙女在簸弄明月般的水珠,噴發(fā)地底的蘊藏上天也不呵責(zé)。
碧油油的湖面比酒還要純凈,十余里云霞錦緞翻動著風(fēng)荷。
我來恰好是風(fēng)雨陰沉的天氣,云霧飄飛在天地間布滿兜羅。
在山間行走卻不見山的蹤影,眺望著北方我只能長嘆空哦。
今日忽然陰云盡掃群山畢現(xiàn),秀麗景色像美女的頭飾閃爍。
山間的石壁割斷了萬里晴空,蒙蒙煙氣遮掩著崖間的藤蘿。
到了十月份山的南面的樹木都還沒有凋零,翠葉和云旗在風(fēng)中飄蕩擦摩。
山里的景色總是有濃又有淡,游魚飛鳥正表演著舞姿婆娑。
那山石上保留著仙人的遺跡,縱使山石朽爛仙跡也不滅磨。
仙人此去永也不會返回來了,天子的車駕卻在傾刻間顛簸。
江山破碎而我們不喝個大醉,孫登就會拍手譏諷嘲笑你我。
長安城上的鳥尾早已經(jīng)錯亂,并州少年隨時隨刻守著戰(zhàn)戈。
舉起酒杯我問一聲謝公安石,面對今日百姓你有什么對策?
我元好問喝酒喝得多么高興,諸位朋友,你們要盡情地唱歌。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的注釋
涌金亭:河南輝縣西北七里有蘇門山,也叫百門山。百門山下有流泉,叫百門泉,簡稱百泉。涌金亭在百泉亭東,“泉從地涌出,日照如金,故名”(《河南通志》)。
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河北與河南之間,主峰在山西晉城南,古有“天下之脊”之稱。蘇門山位于太行山脈南段。元氣:生成天地萬物的混元之氣。老不死:長存不滅。
左界:天界?!栋谆⑼ā罚?ldquo;天左旋,地右旋。”
鰲(áo):傳說中的海中大龜。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余:剩下:陂(pō)陀(tuó):傾斜不平的樣子。蘇門山為太行山余脈,南臨平原,山勢漸趨平緩。
汾晉:金設(shè)汾州、晉州,都在山西境內(nèi),即當(dāng)時的河?xùn)|路,詩人家鄉(xiāng)忻州在此。指汾水流經(jīng)的山西中部地區(qū)。
“山之”句:是說自己跨越太行山而至蘇門山。
濟源:縣名,在河南西北部,黃河北岸。盤谷:位于濟源縣北二十里,即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之盤谷。
煙景:樹木茂密,云煙繚繞的景色。
海眼:泉眼?!遁x縣志》:“百門泉……中有三大泉,或傳為海眼,以竿試之,不知所底。”山阿(ē):山的轉(zhuǎn)彎處。
觱(bì)拂:泉水涌出的樣子。濼(luò)水:古水名,源出山東濟南。
奫(yūn)淪:波浪回旋的樣子。晉溪:即晉水,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源出滴瀝泉,泉由懸甕山出,猶百泉出自蘇門山。
云雷:指山中云霧繚繞之處。涵:包容。
窟宅:洞穴。蛟鼉(tuó):蛟龍和鱷魚。
水妃:即水仙,司水女神。簸弄:擺弄,玩弄。明月璣:即夜光珠,此比喻水色?!渡癞惤?jīng)》:明月珠,徑三寸,光照千里。璣,不圓的珍珠。
地藏(zàng):地下的寶藏。發(fā)泄:外露。訶(hē):怒責(zé)。
平湖:涌金亭前的水池,由泉水匯成,后修成長三百尺、寬百余尺的湖。
云錦:彩霞,這里比喻荷花。
適與風(fēng)雨會:正趕上刮風(fēng)下雨。
世界:此指宇宙。兜羅:也成兜羅錦,即木棉,《楞嚴經(jīng)》注:兜羅樹上出綿。此處喻指云霧。
“山行”句:由于連日雨霧籠罩,所以在山中行走卻看不見山的真貌。
長哦(ó):長嘆。
千鬟(huán)萬髻(jì):形容山上景色美妙,如同婦女頭上的裝飾一樣好看。鬟、髻,古代女子的發(fā)式,因高聳于頭頂,故常以之比山頭。峩(é)峩:同“峨峨”,高聳的樣子。
“空青”句:指青空如被峭壁截斷??涨啵嗌奶炜?。
微茫:迷茫不清。煙蘿:草木茂密,煙聚蘿纏的狀態(tài)。蘿,即松蘿,地衣類植物,常寄生于松樹上,蔓延下垂。
山陽:山的南面。搖落:指草木凋零。
翠蕤(ruí):下垂的綠色草木。云旓(shāo):漂浮的流云。旓,旌旗下邊垂懸的飾物。蕩摩:搖蕩碰擦。
婆(pó)娑(suō):盤旋,起舞。
六龍:《淮南子》:“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這里即指日光。蹉跎:虛度光陰度過,這里即指西沉。
拊(fǔ)掌:鼓掌,拍手。孫公和:孫登,字公和,三國時魏人,曾隱居蘇門山,人稱“蘇門先生”。是個半人半神的形象。
烏尾訛(é):烏鴉噪起,意謂時局動蕩。訛,通“吪”,搖動,比喻天下動蕩。
并州:漢唐時州名,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夜枕戈:枕著武器睡覺,表示時刻準備作戰(zhàn)。
謝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孝武帝時宰相。早年隱居?xùn)|山,屢違朝廷旨意,不肯出仕。
如……何:意為“對……怎么辦”,“把……怎么辦”。卿:對人表示親熱的稱呼。
元子:指唐代詩人元結(jié),少居商余山,曾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自稱。此處詩人自稱。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dāng)時影響很大,有倡導(dǎo)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元好問
太行元氣老不死,上與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鰲昂頭西入海,突兀已過余坡陀。
我從汾晉來,山之面目腹背皆經(jīng)過。
濟源盤谷非不佳,煙景獨覺蘇門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萬古留山阿。
觱拂濼水源,淵淪晉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黿。
水妃簸弄明月璣,地藏發(fā)泄天不訶。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錦十里翻風(fēng)荷。
我來適與風(fēng)雨會,世界三日漫兜羅。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長哦!
今朝一洗眾峰出,千鬟萬髻高峨峨。
空青斷石壁,微茫散煙蘿。
山陽十月未搖落,翠蕤云旓相蕩摩。
云煙故為出濃淡,魚鳥似欲留婆娑。
石間仙人跡,石爛跡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龍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殺孫公和。
長安城頭烏尾訛,并州少年夜枕戈。
舉杯為問謝安石,蒼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樂矣君其歌!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譯文
大行山偉大精神永遠不會老死,頂峰與天界劃分出疆域和山河,
就好像巨龜一樣昂頭跨入大海,又高高地翻越多少座高岡斜坡。
我從那古晉國的汾水之畔走來,巍巍太行的前后左右全都經(jīng)過。
濟源縣的盤谷風(fēng)景并不是不好,要論云煙景致還是蘇門山最多。
看這涌金亭下面的百泉水,像一只海眼千萬年留在山窩。
它噴涌而出像是濼水的源頭,它浪花飛轉(zhuǎn)像是晉水的余波。
它聲如云雷像是包藏著鬼怪,它穴窟深邃像是隱藏著龍蛇。
仿佛仙女在簸弄明月般的水珠,噴發(fā)地底的蘊藏上天也不呵責(zé)。
碧油油的湖面比酒還要純凈,十余里云霞錦緞翻動著風(fēng)荷。
我來恰好是風(fēng)雨陰沉的天氣,云霧飄飛在天地間布滿兜羅。
在山間行走卻不見山的蹤影,眺望著北方我只能長嘆空哦。
今日忽然陰云盡掃群山畢現(xiàn),秀麗景色像美女的頭飾閃爍。
山間的石壁割斷了萬里晴空,蒙蒙煙氣遮掩著崖間的藤蘿。
到了十月份山的南面的樹木都還沒有凋零,翠葉和云旗在風(fēng)中飄蕩擦摩。
山里的景色總是有濃又有淡,游魚飛鳥正表演著舞姿婆娑。
那山石上保留著仙人的遺跡,縱使山石朽爛仙跡也不滅磨。
仙人此去永也不會返回來了,天子的車駕卻在傾刻間顛簸。
江山破碎而我們不喝個大醉,孫登就會拍手譏諷嘲笑你我。
長安城上的鳥尾早已經(jīng)錯亂,并州少年隨時隨刻守著戰(zhàn)戈。
舉起酒杯我問一聲謝公安石,面對今日百姓你有什么對策?
我元好問喝酒喝得多么高興,諸位朋友,你們要盡情地唱歌。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的注釋
涌金亭:河南輝縣西北七里有蘇門山,也叫百門山。百門山下有流泉,叫百門泉,簡稱百泉。涌金亭在百泉亭東,“泉從地涌出,日照如金,故名”(《河南通志》)。
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河北與河南之間,主峰在山西晉城南,古有“天下之脊”之稱。蘇門山位于太行山脈南段。元氣:生成天地萬物的混元之氣。老不死:長存不滅。
左界:天界?!栋谆⑼ā罚?ldquo;天左旋,地右旋。”
鰲(áo):傳說中的海中大龜。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余:剩下:陂(pō)陀(tuó):傾斜不平的樣子。蘇門山為太行山余脈,南臨平原,山勢漸趨平緩。
汾晉:金設(shè)汾州、晉州,都在山西境內(nèi),即當(dāng)時的河?xùn)|路,詩人家鄉(xiāng)忻州在此。指汾水流經(jīng)的山西中部地區(qū)。
“山之”句:是說自己跨越太行山而至蘇門山。
濟源:縣名,在河南西北部,黃河北岸。盤谷:位于濟源縣北二十里,即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之盤谷。
煙景:樹木茂密,云煙繚繞的景色。
海眼:泉眼?!遁x縣志》:“百門泉……中有三大泉,或傳為海眼,以竿試之,不知所底。”山阿(ē):山的轉(zhuǎn)彎處。
觱(bì)拂:泉水涌出的樣子。濼(luò)水:古水名,源出山東濟南。
奫(yūn)淪:波浪回旋的樣子。晉溪:即晉水,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源出滴瀝泉,泉由懸甕山出,猶百泉出自蘇門山。
云雷:指山中云霧繚繞之處。涵:包容。
窟宅:洞穴。蛟鼉(tuó):蛟龍和鱷魚。
水妃:即水仙,司水女神。簸弄:擺弄,玩弄。明月璣:即夜光珠,此比喻水色?!渡癞惤?jīng)》:明月珠,徑三寸,光照千里。璣,不圓的珍珠。
地藏(zàng):地下的寶藏。發(fā)泄:外露。訶(hē):怒責(zé)。
平湖:涌金亭前的水池,由泉水匯成,后修成長三百尺、寬百余尺的湖。
云錦:彩霞,這里比喻荷花。
適與風(fēng)雨會:正趕上刮風(fēng)下雨。
世界:此指宇宙。兜羅:也成兜羅錦,即木棉,《楞嚴經(jīng)》注:兜羅樹上出綿。此處喻指云霧。
“山行”句:由于連日雨霧籠罩,所以在山中行走卻看不見山的真貌。
長哦(ó):長嘆。
千鬟(huán)萬髻(jì):形容山上景色美妙,如同婦女頭上的裝飾一樣好看。鬟、髻,古代女子的發(fā)式,因高聳于頭頂,故常以之比山頭。峩(é)峩:同“峨峨”,高聳的樣子。
“空青”句:指青空如被峭壁截斷??涨啵嗌奶炜?。
微茫:迷茫不清。煙蘿:草木茂密,煙聚蘿纏的狀態(tài)。蘿,即松蘿,地衣類植物,常寄生于松樹上,蔓延下垂。
山陽:山的南面。搖落:指草木凋零。
翠蕤(ruí):下垂的綠色草木。云旓(shāo):漂浮的流云。旓,旌旗下邊垂懸的飾物。蕩摩:搖蕩碰擦。
婆(pó)娑(suō):盤旋,起舞。
六龍:《淮南子》:“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這里即指日光。蹉跎:虛度光陰度過,這里即指西沉。
拊(fǔ)掌:鼓掌,拍手。孫公和:孫登,字公和,三國時魏人,曾隱居蘇門山,人稱“蘇門先生”。是個半人半神的形象。
烏尾訛(é):烏鴉噪起,意謂時局動蕩。訛,通“吪”,搖動,比喻天下動蕩。
并州:漢唐時州名,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夜枕戈:枕著武器睡覺,表示時刻準備作戰(zhàn)。
謝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孝武帝時宰相。早年隱居?xùn)|山,屢違朝廷旨意,不肯出仕。
如……何:意為“對……怎么辦”,“把……怎么辦”。卿:對人表示親熱的稱呼。
元子:指唐代詩人元結(jié),少居商余山,曾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自稱。此處詩人自稱。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dāng)時影響很大,有倡導(dǎo)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