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江行寄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為大家整理了李白《江行寄遠》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行寄遠》原文
《江行寄遠》
李白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余尺。
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xiāng)客。
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江行寄遠》譯文
高達百尺的樹木,挖空為舟,乘之直航吳楚。
西來的疾風吹動著順水東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遠。
昨天告別時熨在臉上的酒酡紅色還沒有消退,我身已經在千里之外的他鄉(xiāng)。
剛剛離別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綠,平添愁緒。
《江行寄遠》的注釋
?、佟吨芤住罚?ldquo;割木為舟。”孔穎達《正義》:舟,必用大木刳鑿為之,故云“刳木”也。蕭士赟曰:張騫乘槎,乃刳全木為之,今沅、湘中有此,名為艚船。
?、趨蔷姡?ldquo;悲銜別時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大約是李白出川時候寫的,估計在三峽下游,已經體驗到了水急浪涌的滋味。有船行如箭的感覺,根據《秋下荊門》的描寫,大約是在春天出的三峽,水流正急速的季節(jié)。“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xiāng)客。”很好的詮釋了快速旅程的感覺,時空感特別好。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江行寄遠》
李白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余尺。
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xiāng)客。
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江行寄遠》譯文
高達百尺的樹木,挖空為舟,乘之直航吳楚。
西來的疾風吹動著順水東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遠。
昨天告別時熨在臉上的酒酡紅色還沒有消退,我身已經在千里之外的他鄉(xiāng)。
剛剛離別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綠,平添愁緒。
《江行寄遠》的注釋
?、佟吨芤住罚?ldquo;割木為舟。”孔穎達《正義》:舟,必用大木刳鑿為之,故云“刳木”也。蕭士赟曰:張騫乘槎,乃刳全木為之,今沅、湘中有此,名為艚船。
?、趨蔷姡?ldquo;悲銜別時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大約是李白出川時候寫的,估計在三峽下游,已經體驗到了水急浪涌的滋味。有船行如箭的感覺,根據《秋下荊門》的描寫,大約是在春天出的三峽,水流正急速的季節(jié)。“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xiāng)客。”很好的詮釋了快速旅程的感覺,時空感特別好。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萬里瞿塘月》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