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孔融讓梨》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文言文
文言文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為大家整理了范曄《孔融讓梨》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原文
《孔融讓梨》
范曄
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讓梨》譯文
孔融四歲時,與眾兄弟一同吃梨,總是挑個小的梨,父親問他原因,孔融說:“我年紀最小,應當拿小的梨。”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孔融讓梨》的注釋
輒:就,總是。
故:原因。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伯夷頌》”的原文翻譯
2、“柳永《木蘭花·佳娘捧板花鈿簇》”的原文翻譯
3、“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的原文翻譯
4、“陶淵明《詠三良》”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眼約也應虛》”的原文翻譯

《孔融讓梨》
范曄
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讓梨》譯文
孔融四歲時,與眾兄弟一同吃梨,總是挑個小的梨,父親問他原因,孔融說:“我年紀最小,應當拿小的梨。”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孔融讓梨》的注釋
輒:就,總是。
故:原因。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伯夷頌》”的原文翻譯
2、“柳永《木蘭花·佳娘捧板花鈿簇》”的原文翻譯
3、“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的原文翻譯
4、“陶淵明《詠三良》”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眼約也應虛》”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蒲松齡《種梨》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