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觀棋》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文言文
文言文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蘇軾《觀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棋》原文
《觀棋》
蘇軾
予素不解棋,嘗獨(dú)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dú)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自爾欲學(xué),然終不解也。兒子過乃粗能者,儋守張中日従之戲,予亦隅坐,竟日不以為厭也。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長松蔭庭,風(fēng)日清美。
我時獨(dú)游,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yōu)哉游哉,聊復(fù)爾耳。
《觀棋》譯文
廬山的五老峰前,白鶴古道的遺址仍留存著。
茂盛的長松下蔭涼的庭院,清風(fēng)和煦,陽光正好。
我時常獨(dú)自游覽,在山中沒有遇見一個人。
不曾聽見說話聲,常聽見落下棋子的聲音。
二人對坐下棋,誰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用空的魚鉤釣魚只是想感受垂釣樂趣,哪里是為了魴鯉呢?
小孩近于棋道,心中篤實,隨指而落。
下棋獲勝了,自然高興;失敗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
姑且就這樣罷了,生活本應(yīng)該悠閑自在。
《觀棋》的注釋
風(fēng)日:風(fēng)與日。指天氣。
誰歟:表示感嘆,跟“啊”相同。
紋枰:古代對圍棋棋盤的別稱。
豈:哪里。
小兒:小孩,孩子。
剝啄:象聲詞,這里指下棋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fēng)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

《觀棋》
蘇軾
予素不解棋,嘗獨(dú)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dú)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自爾欲學(xué),然終不解也。兒子過乃粗能者,儋守張中日従之戲,予亦隅坐,竟日不以為厭也。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
長松蔭庭,風(fēng)日清美。
我時獨(dú)游,不逢一士。
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
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優(yōu)哉游哉,聊復(fù)爾耳。
《觀棋》譯文
廬山的五老峰前,白鶴古道的遺址仍留存著。
茂盛的長松下蔭涼的庭院,清風(fēng)和煦,陽光正好。
我時常獨(dú)自游覽,在山中沒有遇見一個人。
不曾聽見說話聲,常聽見落下棋子的聲音。
二人對坐下棋,誰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用空的魚鉤釣魚只是想感受垂釣樂趣,哪里是為了魴鯉呢?
小孩近于棋道,心中篤實,隨指而落。
下棋獲勝了,自然高興;失敗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
姑且就這樣罷了,生活本應(yīng)該悠閑自在。
《觀棋》的注釋
風(fēng)日:風(fēng)與日。指天氣。
誰歟:表示感嘆,跟“啊”相同。
紋枰:古代對圍棋棋盤的別稱。
豈:哪里。
小兒:小孩,孩子。
剝啄:象聲詞,這里指下棋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fēng)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