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石 軒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拜石軒匾額:
拜 石 軒
簡析:用典額。取北宋米芾(元章)拜石之意。據(jù)說,米元章愛石成癖,他在守濡須時,聽說在河蠕有怪石,即命移至州治,為燕游之玩。石至而驚,馬上命設席,拜于庭下,說:“我想見石兄二十年了!”后人遂以為佳話。米元章不以石奇可游,而以之為兄,賦石以人格。軒北天井里有怪石,峰竅嵌空如古樹倒垂,云霞橫出,幻為奇觀,上刻“東安中峰”四字。眼前實景融進典故意境,催人聯(lián)想。
拜石軒對聯(lián):
松影闌干,鰲峰對起
梅花清夢,翠羽飛來
意義:蒼松影照欄桿,鰲山雙峰相對飛聳而起;梅花做著清香的美夢,鸞鳳舞動翠色的羽毛翩翩飛來。
簡析:園主集吳夢窗詞。出句取自《燭影搖紅.飛蓋西園》和《齊天樂‘壽榮王夫人》;對句取自《瑞鶴仙·餞郎糾曹之嚴陵》和《齊天樂·壽榮王夫人》。寫的是月夜之景。試想,當月籠寒翠之時,庭中松影綽綽,奇峰聳峙,清高的梅花似乎在月下酣睡,靜靜地作著美夢,鸞鳥舞動彩羽來了。鰲峰,舊以為神仙所居之山。“翠羽”,原詞下有“舞鸞曾賦曼桃字”,故應指鸞鳥。鸞,為鳳凰之類的神鳥,一說鳳有五,多青色者為鸞。神人所居、仙禽所棲,意境縹緲空靈,悠然自遠,涼美怡人。
歲寒草廬匾額:
歲暮章廬
譯意:四季常青之屋。
簡析:哲理額。拜石軒南面天井里遍植松柏、冬青、老梅、山茶、方竹等,皆為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的花木,古代文人高士,抱節(jié)自守,常常以松竹梅為節(jié)操堅貞、風骨高尚的象征,故取意《論語·子罕》所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句名額,寓喻在逆境艱困中而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額寓哲理于景物之中,韻味含蓄悠遠。反映了儒家欣賞自然的藝術心態(tài)。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一:
竹邊松底,只贈梅花,共結歲寒三益
薜老苔荒,摩挲峭石,恍然月白千峰
譯意:翠竹邊、青松下,只贈送一枝梅花,共結“歲寒三友”;山麻老、苔蘚荒,撫摸峻峭奇石,仿佛見到淺藍色的千峰。
簡析:園主集張炎詞。出句集自《征招·聽袁伯長琴》、《甘州·寄李筠房》和《疏影·題賓月圖》三詞,詠松、竹、梅歲寒三友。松竹經(jīng)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對句出自《祝英臺近·題陸壺天水墨蘭石》、《一萼紅·束季博園池》和《一萼紅·人倚虛闌喚鶴》三詞,詠植物峰石,取意荒山野坡、奇石峻峰,頗有畫意。聯(lián)語切合眼前實景,與屋額相得益彰,組合巧妙,恍如己出。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二:
欺寒茸帽,拂雪金鞭,漸為尋花來去
款語梅邊,虛堂松外,幾番問竹平安
譯意:帶著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用金鞭拂開紛揚的飛雪,為尋鮮花慢慢地來來去去;在梅花旁邊懇談,清游的興致未完,空堂內(nèi),青松外,曾好幾次問候竹子的平安。
簡析:園主集姜夔、張炎詞成聯(lián)。出句采自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煙》和《清波引·屐齒印蒼蘚》兩詞。對句采自張炎《憶舊游·記開簾開酒》、《壺中天·養(yǎng)拙園夜飲》和《水龍吟·寄袁竹初》三詞。全聯(lián)詠歌松、竹、梅歲寒三友:嚴冬飛雪之時,百花凋零,惟有梅花凌寒吐芳,松、竹傲然挺拔,贏得人們對它們由衷的熱愛,引以為友,將生命之氣吹入梅花竹叢,要在梅花旁懇談,要向翠竹問平安。“竹報平安”,出自唐時典故:北地少竹,只有童子寺有竹窠,主持僧極為珍視,相傳每月都派僧徒探視,通報竹子平安無事。后以“竹報平安”喻平安的家書。此也可兩解。聯(lián)語緊扣草廬景觀特色,寫景狀物,情景交融,韻味雋永含蓄。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三:
塵街墮珥,古石埋香,帶草春搖翠露
修竹凝妝,凍梅藏韻,寒松瘦倚蒼巒
譯意:塵世的街路上灑落著帽上的飾物,蒼古的秀石埋藏著梅花的清香,春草帶露在微風中搖晃;修長的翠竹精心作了打扮,冰凍雪封,梅花蘊藏著風韻,寒風中瘦勁的松樹倚靠著蒼翠的山巒。
簡析:園主集吳文英詞句。1ti句集自《宴清都·翠羽飛梁苑》、《高陽臺。落梅》和《掃花游·草生夢碧》三詞。詠清幽之景。大路、古石、春草,極富自然野趣。梅香、珠環(huán)、翠露,虛景實景兼?zhèn)洌憔慵?。對句集自〈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和《木蘭花慢·重游虎丘》三詞。詠歌松、竹、梅歲寒三友。“凝妝”、“藏韻”、“瘦倚”三詞,將松竹梅作了擬人化的描寫,寫出了各具的姿態(tài)風韻。
拜 石 軒
簡析:用典額。取北宋米芾(元章)拜石之意。據(jù)說,米元章愛石成癖,他在守濡須時,聽說在河蠕有怪石,即命移至州治,為燕游之玩。石至而驚,馬上命設席,拜于庭下,說:“我想見石兄二十年了!”后人遂以為佳話。米元章不以石奇可游,而以之為兄,賦石以人格。軒北天井里有怪石,峰竅嵌空如古樹倒垂,云霞橫出,幻為奇觀,上刻“東安中峰”四字。眼前實景融進典故意境,催人聯(lián)想。
拜石軒對聯(lián):
松影闌干,鰲峰對起
梅花清夢,翠羽飛來
意義:蒼松影照欄桿,鰲山雙峰相對飛聳而起;梅花做著清香的美夢,鸞鳳舞動翠色的羽毛翩翩飛來。
簡析:園主集吳夢窗詞。出句取自《燭影搖紅.飛蓋西園》和《齊天樂‘壽榮王夫人》;對句取自《瑞鶴仙·餞郎糾曹之嚴陵》和《齊天樂·壽榮王夫人》。寫的是月夜之景。試想,當月籠寒翠之時,庭中松影綽綽,奇峰聳峙,清高的梅花似乎在月下酣睡,靜靜地作著美夢,鸞鳥舞動彩羽來了。鰲峰,舊以為神仙所居之山。“翠羽”,原詞下有“舞鸞曾賦曼桃字”,故應指鸞鳥。鸞,為鳳凰之類的神鳥,一說鳳有五,多青色者為鸞。神人所居、仙禽所棲,意境縹緲空靈,悠然自遠,涼美怡人。
歲寒草廬匾額:
歲暮章廬
譯意:四季常青之屋。
簡析:哲理額。拜石軒南面天井里遍植松柏、冬青、老梅、山茶、方竹等,皆為經(jīng)冬不凋、四季常青的花木,古代文人高士,抱節(jié)自守,常常以松竹梅為節(jié)操堅貞、風骨高尚的象征,故取意《論語·子罕》所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句名額,寓喻在逆境艱困中而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額寓哲理于景物之中,韻味含蓄悠遠。反映了儒家欣賞自然的藝術心態(tài)。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一:
竹邊松底,只贈梅花,共結歲寒三益
薜老苔荒,摩挲峭石,恍然月白千峰
譯意:翠竹邊、青松下,只贈送一枝梅花,共結“歲寒三友”;山麻老、苔蘚荒,撫摸峻峭奇石,仿佛見到淺藍色的千峰。
簡析:園主集張炎詞。出句集自《征招·聽袁伯長琴》、《甘州·寄李筠房》和《疏影·題賓月圖》三詞,詠松、竹、梅歲寒三友。松竹經(jīng)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對句出自《祝英臺近·題陸壺天水墨蘭石》、《一萼紅·束季博園池》和《一萼紅·人倚虛闌喚鶴》三詞,詠植物峰石,取意荒山野坡、奇石峻峰,頗有畫意。聯(lián)語切合眼前實景,與屋額相得益彰,組合巧妙,恍如己出。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二:
欺寒茸帽,拂雪金鞭,漸為尋花來去
款語梅邊,虛堂松外,幾番問竹平安
譯意:帶著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用金鞭拂開紛揚的飛雪,為尋鮮花慢慢地來來去去;在梅花旁邊懇談,清游的興致未完,空堂內(nèi),青松外,曾好幾次問候竹子的平安。
簡析:園主集姜夔、張炎詞成聯(lián)。出句采自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煙》和《清波引·屐齒印蒼蘚》兩詞。對句采自張炎《憶舊游·記開簾開酒》、《壺中天·養(yǎng)拙園夜飲》和《水龍吟·寄袁竹初》三詞。全聯(lián)詠歌松、竹、梅歲寒三友:嚴冬飛雪之時,百花凋零,惟有梅花凌寒吐芳,松、竹傲然挺拔,贏得人們對它們由衷的熱愛,引以為友,將生命之氣吹入梅花竹叢,要在梅花旁懇談,要向翠竹問平安。“竹報平安”,出自唐時典故:北地少竹,只有童子寺有竹窠,主持僧極為珍視,相傳每月都派僧徒探視,通報竹子平安無事。后以“竹報平安”喻平安的家書。此也可兩解。聯(lián)語緊扣草廬景觀特色,寫景狀物,情景交融,韻味雋永含蓄。
歲寒草廬對聯(lián)之三:
塵街墮珥,古石埋香,帶草春搖翠露
修竹凝妝,凍梅藏韻,寒松瘦倚蒼巒
譯意:塵世的街路上灑落著帽上的飾物,蒼古的秀石埋藏著梅花的清香,春草帶露在微風中搖晃;修長的翠竹精心作了打扮,冰凍雪封,梅花蘊藏著風韻,寒風中瘦勁的松樹倚靠著蒼翠的山巒。
簡析:園主集吳文英詞句。1ti句集自《宴清都·翠羽飛梁苑》、《高陽臺。落梅》和《掃花游·草生夢碧》三詞。詠清幽之景。大路、古石、春草,極富自然野趣。梅香、珠環(huán)、翠露,虛景實景兼?zhèn)洌憔慵?。對句集自〈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和《木蘭花慢·重游虎丘》三詞。詠歌松、竹、梅歲寒三友。“凝妝”、“藏韻”、“瘦倚”三詞,將松竹梅作了擬人化的描寫,寫出了各具的姿態(tài)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