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里館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記趣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
小竹里館匾額:
小竹里館
譯意:翠竹叢中的小書屋。
簡析:寫意抒情額。唐王維《竹里館》詩云:“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意是:一位世外高人獨自坐在幽靜青翠的竹林里,逍遙自在地彈琴、長嘯,在這深林里沒有人知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柔柔地來相照。寫詩人在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天地里,遠離塵囂,自居自樂自逍遙這樣一種悠閑而又清雅的情趣。這里是俞樾當年的讀書處,前面庭院中,當年曾遍植彭玉麟所贈方竹,故取王維詩意名室,以寓俞樾之志趣。
小竹里館匾額(按:今懸“轎廳”):
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
譯意:德清人俞樾寫書之屋。
作者:李鴻章撰書。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jīng)濟大權,為洋務派首領。
簡析:李鴻章為俞樾的同科舉人,又同出于曾國藩門下,和俞樾關系密切。俞樾罷去河南學政后,即勤奮治學,著述達五百余卷。其座師曾國藩曾以“俞蔭甫拼命著書”戲之。俞樾自54歲時建此宅到86歲去世,33年中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所著有:《群經(jīng)平議》16種35卷、《諸子平議》15種35卷、《古書疑義舉例》等著作,研究先秦經(jīng)學和諸子百家學說,為士林推服。另有《達齋春秋論》、《詞錄》、《曲園雜纂》、《賓蔭集》、《俞樓雜纂》、《第一樓叢書》等,涉及經(jīng)學、諸子學、史學、音韻訓詁學、詩詞、戲曲、書法等,還有雜文、詩歌、、隨筆、尺牘、楹聯(lián)、筆記、傳奇、謠諺等雜撰。搜羅宏富,足以沾溉后學。俞樾將其生平著述,匯編成集,定名為《春在堂全書》。“春在堂”就是曲園的主要廳堂。
小竹里館對聯(lián):
太史有書能著錄
子云于世不邀名
譯意:太史俞樾寫的書都有著錄;揚子云著述宏富,但不求取世上虛名。
作者:謝孝思書。
簡析:此聯(lián)是清肅親王贈給俞樾的。聯(lián)語將俞樾與揚雄并稱。揚雄字子云是西漢末年著名的辭賦家、哲學家,寫有《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著名辭賦和《太玄》、《法言》等哲學著作,然口吃不善交往,清貧終身。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曾說:“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揚雄學問文章可流芳百世,然貧居著書,清冷孤寂,潔身自好。俞樾是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后經(jīng)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事隔兩年,在考試取士中,被御史曹登庸劾奏“出題試士,隔裂經(jīng)義”,因而罷官,“削職歸田”。俞自嘲日:“蓬山乍到,風引仍回。”乃專心講學著述,所著博大精深,“訓詁主漢學,義理主宋學,教弟子以通經(jīng)致用,蔚然為東南大師”(繆荃孫《俞先生行狀》),“其論切當而不浮,其說精微而不腐,其釋詳明而不煩,其議正大而不詭,其雜文亦有法度,不茍作”(王凱泰《賓萌集序》),成為一代宗師。有“門秀三干士,名高四百洲”之稱,章太炎、吳大激、張佩綸、陸潤庠、吳昌碩等均出其門下。
按:“小竹里館”位于春在堂西南隅,為1879年增建,稱“前曲園”。
小竹里館
譯意:翠竹叢中的小書屋。
簡析:寫意抒情額。唐王維《竹里館》詩云:“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意是:一位世外高人獨自坐在幽靜青翠的竹林里,逍遙自在地彈琴、長嘯,在這深林里沒有人知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柔柔地來相照。寫詩人在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天地里,遠離塵囂,自居自樂自逍遙這樣一種悠閑而又清雅的情趣。這里是俞樾當年的讀書處,前面庭院中,當年曾遍植彭玉麟所贈方竹,故取王維詩意名室,以寓俞樾之志趣。
小竹里館匾額(按:今懸“轎廳”):
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
譯意:德清人俞樾寫書之屋。
作者:李鴻章撰書。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jīng)濟大權,為洋務派首領。
簡析:李鴻章為俞樾的同科舉人,又同出于曾國藩門下,和俞樾關系密切。俞樾罷去河南學政后,即勤奮治學,著述達五百余卷。其座師曾國藩曾以“俞蔭甫拼命著書”戲之。俞樾自54歲時建此宅到86歲去世,33年中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所著有:《群經(jīng)平議》16種35卷、《諸子平議》15種35卷、《古書疑義舉例》等著作,研究先秦經(jīng)學和諸子百家學說,為士林推服。另有《達齋春秋論》、《詞錄》、《曲園雜纂》、《賓蔭集》、《俞樓雜纂》、《第一樓叢書》等,涉及經(jīng)學、諸子學、史學、音韻訓詁學、詩詞、戲曲、書法等,還有雜文、詩歌、、隨筆、尺牘、楹聯(lián)、筆記、傳奇、謠諺等雜撰。搜羅宏富,足以沾溉后學。俞樾將其生平著述,匯編成集,定名為《春在堂全書》。“春在堂”就是曲園的主要廳堂。
小竹里館對聯(lián):
太史有書能著錄
子云于世不邀名
譯意:太史俞樾寫的書都有著錄;揚子云著述宏富,但不求取世上虛名。
作者:謝孝思書。
簡析:此聯(lián)是清肅親王贈給俞樾的。聯(lián)語將俞樾與揚雄并稱。揚雄字子云是西漢末年著名的辭賦家、哲學家,寫有《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著名辭賦和《太玄》、《法言》等哲學著作,然口吃不善交往,清貧終身。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曾說:“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揚雄學問文章可流芳百世,然貧居著書,清冷孤寂,潔身自好。俞樾是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后經(jīng)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事隔兩年,在考試取士中,被御史曹登庸劾奏“出題試士,隔裂經(jīng)義”,因而罷官,“削職歸田”。俞自嘲日:“蓬山乍到,風引仍回。”乃專心講學著述,所著博大精深,“訓詁主漢學,義理主宋學,教弟子以通經(jīng)致用,蔚然為東南大師”(繆荃孫《俞先生行狀》),“其論切當而不浮,其說精微而不腐,其釋詳明而不煩,其議正大而不詭,其雜文亦有法度,不茍作”(王凱泰《賓萌集序》),成為一代宗師。有“門秀三干士,名高四百洲”之稱,章太炎、吳大激、張佩綸、陸潤庠、吳昌碩等均出其門下。
按:“小竹里館”位于春在堂西南隅,為1879年增建,稱“前曲園”。
上一篇:遠 翠 閣-自 在 處
下一篇:春 在 堂